莆田复刻鞋一手货源代理,为什么有的人反感莆田鞋?
我在《莆田》纵横鞋业流年,接触了不少爱鞋如痴的Snakerhead,对于他们来说,遇上心爱的鞋子真的是可以不吃不睡,一定要拿到手。但是也很多人不太理解,不就是一双鞋么,为什么会有人反感莆田鞋?
是误解?还是不解?
盘点最让球鞋玩家不爽的几句话:
一:“你是蜈蚣吗,买这么多鞋?”
这种说法常常出现在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口中,他们见证了你的鞋柜里的鞋越来越多,堆越来越高。不就是一双脚么,鞋子不就是拿来穿的么,可就是蜈蚣也穿不了这么多啊?
他们不理解,鞋子对于Snakerhead们来说,收藏和占据的那种欣喜感,这时候的鞋子不仅仅是穿戴的一种搭配,还是精神食粮,看着就爽!
二:“这双鞋你不是有好几双吗,还买?”
对于不玩鞋的朋友来说,看到你竟然为了不同配色而买了很多双同款鞋,百思不得其解,还很困惑的想要劝阻你,拉你回头是岸。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无奈,很想跟他们解释,每一款不同配色有其中不同的含义,有不同的情怀,但最后你发现,鸡同鸭讲,他们又回到了原点:不就一样的么........
三:“花几千块就买这一双鞋,你没病吧?”
当你告诉身边的不解朋友们,你脚上的这双鞋大几千时,可能投来的并不是羡慕的眼光,而且疑惑并且还很有可能摸摸你额头,哥们,你没傻吧?不就一双鞋么,没什么特别的呀,几千上万的烧不烧脚???是不是在装逼!!!
于是,你再也不跟他们谈鞋的价格了,当他们再次问起你脚上的球鞋时,你只能摆摆手说不贵不贵,但就是打死不说价格,告诉你们也不懂,我的鞋子我自己买单!
四:“鞋子挺干净啊,新买的吧,来踩两脚!”
当你买了双新鞋,兴致勃勃的出门的时候,不料碰上一群损友看见这么干净的鞋子,会起哄来踩几脚。殊不知,你脚上的鞋子价值不菲,就算这时候你告诉他们这鞋子很贵,估计他们也不会懂,甚至觉得你在装逼,这时候真是有苦说不出。
为了捍卫你的爱鞋,有必要的跟身边朋友科普下,真的不是开玩笑,请尊重我的爱鞋!
五:“你这鞋是假的吧!”
要是让Snakerhead们听到朋友对自己的鞋子讲出这句话,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友谊,再多说一个字都要翻脸了........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对身边的鞋友穿的鞋子妄下断言,就算表面没事,伤害还是很大的,每每看到自己脚下的鞋子,都会出现“你这一眼假了吧”的阴影,会耿耿于怀。
六:“你刚买的鞋子降价了.......还降了不少!”
这也是潮鞋圈常有的事,早买早享受,迟买享折扣!
如果降幅不是很大的话,其实还是很欣喜的,至少我比别人提早拥有过,贵就贵点!但如果买入的时候花了大力气还花了大价钱,过后去不是十分喜欢,又遇上大幅降价的时候,内心还是很懊悔不已的,早知道.......早知道我就迟点下手了,哎!!!!
对于别人的兴趣爱好,我觉得还是表示尊重为好。
很多我们的不懂,不理解可能会给别人带去愤然。当你真的慢慢靠近,也许会发现Snakerhead文化也别有一番滋味哦!
头条关注:一号运动
如何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各汽车品牌的特点?
不知道这样归纳是否恰当(捂嘴笑)
为什么有人高价购买?
Miss林直言不讳:这种现象是炒作。
和经典的郁金香价格炒作一样,甚至和前十来年中国的丈母娘经济、影视圈粉丝经济一样,都是市场上热钱多导致的投资炒作,只不过球鞋炒作是个细分领域。丈母娘经济(楼市)大家可参考天涯神帖从分税制和外汇说起的源头,影视圈粉丝经济能想通洗钱和风险投资、赚快钱的也能想通一二,这里不细说,单说球鞋:
一双普通的球鞋,不管阿迪还是耐克,制造成本在10美元的话,分销成本+营销成本可能在10美元,再加税和利润10美元,可能30美元卖给消费者,换成人民币二三百,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你买个阿迪的清风跑鞋,用不了几个钱。
价值决定价格,在这里是说得通的。就算是球星签名款,比如欧文新鞋出来了,因为营销力费用更大、制造量更小导致的制造成本边际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以及一定的炒作、攫取更多利润,那欧文的新鞋卖个千把块出头,也是能理解和被接受的,过个一年半载、热度过去了,新鞋出来,旧鞋自然也会价格跌落。
但是,遇到时尚联名款、经典复刻款这些,价值决定价格就说不通了,只有炒作说得通。大家都有感触,一双售价几千的鞋,在使用价值上,并非高出很多正常篮球鞋,甚至AJ系列的经典款,上脚打球远远不及现在新出的球星的鞋——但因为套上了“经典”的名头,就可以大肆圈钱了。
炒作是厂商的原罪?或者说耐克、阿迪达斯们是罪魁祸首?
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始作俑者和乐享其成者,因为法无禁忌、他们很自由,而且有钱不赚又不是傻!现在流行这个、大家舍得给钱、收割一波韭菜何乐而不为?品牌部门靠着这些噱头超额完成了品牌曝光的任务,业务部门靠着这些噱头超额完成了品牌销售额,老板、股东们凭着这些热度让投资者相信他们所投资的品牌价值很高——除了消费者,利益集团的人每个人都受益了,谁还会想着改变?即便这种情况很浮夸!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除了这些投资者、品牌所有者以及给这些品牌打工的品牌部门、业务部门,还有一个利益共同体,就是鞋贩子、甚至假鞋贩卖者。
鞋贩子的赚钱之道就在于鼓吹物有所值、制造货物稀少给人们购买恐慌,价格能炒上去,这些鞋贩子“功不可没”!
另外,各位在网上应该看到过很多鼓吹山寨鞋(不管他用的是复刻还是公司货的名头),试图劝说人们去买山寨,难道他们不是利益共同体?他们卖的几乎都是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球鞋的热门款,越是炒作原版,越能容易出货!
能想通Miss林以上所说的,应该不难看出,球鞋炒作,是从投资者到工厂,从品牌部门到黄牛,从正品销售到假鞋贩子一整个利益链条都在共同维系、保护的;在钱面前,耐克、阿迪达斯老总们跟莆田鞋贩子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在赚快钱、割韭菜。
请问公司级真标球鞋怎么样?
兔哥诚答:作为一名在圈内摸爬滚打近9年的鞋匠,兔哥也有了自己对球鞋的一些看法观点,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司级意义就是按照正品球鞋复刻而来,材质与做工几乎没有存在差距,并且有着很高的性价比。但现在的市面上也有很多小作坊生产出来的球鞋,不论是球鞋材质还是做工工艺上都有不小的差距,这种类型的鞋我们大多叫为通货。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鞋不仅仅要看外观和性能,性价比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如果能够承受,大可以选择几千块的正品,但相较于价格,公司级更加亲民。以上就是兔哥个人看法和观点,更多鞋款问题可关注兔哥私信兔哥,兔哥在线。
球鞋爱好者们还在守着Nike匡威吗?
谢邀,题主这个问题提的还是很发自肺腑的。所谓事出有因,2019年一开年,AJ就开始了“全线起飞”,匡威的价格也在代言人欧阳娜娜的高频上脚和各种博主的营销之下水涨船高。也难怪题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了。
图一,匡威1970s,作为匡威的经典鞋款之一,曾经400多就可以买到的经典配色,现在要600多起步了;
图二,AJ1新上的凯尔特人配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作为一双非元年配色还是中帮鞋款,轻易破千也可见大家对AJ的热情不减。
喜欢的鞋子越来越高不可攀确实是一件让人失望的事情。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锅不应该由球鞋爱好者来背,因为我感觉一个真正的sneaker,应该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各种款式的鞋子,喜欢鞋子背后蕴涵的历史,文化,喜欢鞋子的历久弥新的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唯AJ论,唯匡威论,或者最贵的鞋就最“香”,什么火我就买什么。
拿我自己说吧,我也喜欢AJ,但我同样觉得air Max1的设计很好,我也觉得空军一号的设计非常经典,我还觉得KD9的全掌外露zoom的设计很好看。当然我也知道一些专门收藏某一系列蓝球鞋(比如韦德之道,AJ)的很专业的sneakers,但是他们同样会觉得一些休闲鞋(比如阿迪各种boost)的设计非常赞。
我想说,真正喜欢鞋的人,喜欢的是那种开箱时候的兴奋,喜欢的是那种穿上心爱的鞋子的那种满足感,喜欢的是鞋子本身的设计,那种契合自己心的style,而不是让人一看你脚上的鞋只会留下“这个人真TM有钱”的感叹。
所以综上所述我想告诉题主的是,sneak喜欢的是他们自己的style,炫富的人和跟风者的锅不应该让sneaker背。
另外我想说的是现在的球鞋圈的确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类似“抖音”的新媒体的出现让更多人了解了sneaker圈,从而出现了很多盲目跟风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积极的影响也是有的,曝光率让更多没接触过球鞋圈子的人开始喜欢球鞋,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球鞋,喜欢球鞋文化,慢慢的成为一名真正的sneaker――圈子的壮大总归还是一件好事的,只是现在的市场可能需要“降降温”了。
最后附上几张美图(其中有的是我自己的,让大家见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