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卖鞋货源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
依据正史来看,虽然没有“煮酒论英雄”的桥段,但曹操确实对刘备极为看重: 起先刘备被吕布鸠占鹊巢后,曹操立即对他进行安置:“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待到灭吕布之后,刘备的待遇再次升级:曹操不仅将他升为左将军,更是“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这跟后来刘备拉拢诸葛亮的方式简直一模一样;没过多久,曹操更是猛不丁的感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着实把刘备吓得够呛。 刘备能享受这样的待遇,绝非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仔细读史你会发现,这个身份压根没啥用。持续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在天下散播了数不清的后代,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这些人早就“泯然众人矣”,刘秀当初不也是个种地的。再说了,当时与汉献帝关系更近、而且早就成为一方诸侯的刘表、刘焉,可曾被曹操放在眼里?性格宽厚、深得人心、担任幽州牧的宗室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又何曾在朝野泛起过一丝涟漪?
身处“礼崩乐坏”的乱世,生存艰难,大家都挺忙的,没空扯那些虚头巴脑,有实力才是真理。而曹操为何看重刘备,可以从他与程昱的对话中找到原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有能力、深得人心,确实称得上一时英雄,这才是赢得曹操青睐的原因。那时的刘备,看似屡战屡败、如同丧家之犬般四处流窜,却已经展现出了让一众诸侯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 刘备屡败、一无是处?相对于一穷二白的起点而言,他已是成功人士 在当时打出些名堂的诸侯中,刘备的起点最低,没有之一。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在汉代的察举制度下,这种持续显赫的世家,意味着有钱、有人、有舆论,面对皇室也不虚; 曹操虽被人嘲讽为宦官之后,但人家的父亲曹嵩却是实打实的朝廷太尉,更何况还有夏侯氏的鼎力支持。而他本人也并非纨绔子弟,曾历任首都洛阳北部尉、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等要职; 至于其他的诸侯,我们看看在公元190年他们共同讨伐董卓时的职务: 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要搞清楚他们的实际实力,得先理理这些职务是什么名堂。 东汉建国后,将京师洛阳之外的地区划分为十二个州,每州设立州牧一名;刘秀在位的建武十八年(即公元42年),将州长官改为刺史;刺史由中央委派,对地方仅行使监察权,没有行政权、军权。
到了公元188年,宗室刘焉等人有感于汉朝廷已岌岌可危,打起了“狡兔三窟”的主意,他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为由,建议“改置牧伯,选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即提高州长官的权限,并选用朝廷中的列卿、尚书担任州牧,以此匡扶朝廷。汉灵帝听取了这一建议,安排刘焉担任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后来另一位宗室刘表担任了荆州牧。从此之后,州牧/刺史的权力大大提高:“州任之重,自此而始”,集行政、军事和财政大权于一身,性质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而管辖区域却比节度使大得多。 而在董卓乱国后,各地行政长官纷纷自立山头,有的占据一州,有的占据一郡,甚至还有的占据一县,原有的行政区划支离破碎,官职已名不副实,自称刺史、州牧、太守的都有。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人拥有对一地军、政、财的绝对权力。因此,刘焉等人当初的提议,实际上是加速东汉分裂的罪魁之一。(袁术的“后将军”,则是中央的军职)
由此可见,这些人管辖的地盘起码相当于如今的省、市,再不济的也相当于一个县长。我们看看刘备。 起初,他只是个平头百姓,甚至从事的工作还不怎么光鲜:“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后来趁着黄巾起义建功立业,某得了个县尉的官职(可以视为公安局长),但不久后被迫弃官而逃;其后又担任过县丞(县长秘书),最终升为县令,算是成为了低级别的一把手。但由于败给了起义军,他不得不投奔老同学公孙瓒,最终捞得平原令一职。 后来,刘备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由于仗义帮助徐州牧陶谦,对方临终前把遗产全部托付给了他。也许是经验不足、根基不够,没多久徐州被吕布夺走;但遭受这一重挫的刘备,并没像其他落魄诸侯那样丢掉命,甚至还保留了麾下的骨干队伍。
用我们现在的情况来打个譬喻: 曾经的刘备,就像一位曾经在夜市摆摊、时常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的小摊贩;然而,人家在过去的十年中白手起家、顽强生长;’虽然生意屡有起落,但业务骨干仍死心塌地的跟随,他本人也凭借这段时间的经历步入上流社会,与杰克马等人的公子谈笑风生、商谈业务。反观一些原本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富二代,却早已把家族产业挥霍殆尽、流落街头。相比之下,刘备的能力,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那么,为什么有人愿意死心塌地跟随他?这是他的第二项优势。 乱世中的清流:没钱没势,却让人死心塌地追随 汉末乱世,各路人才豁出性命寻找一个好主公,无非是为了名和利,所以曹操、袁绍、刘表这类高起点的诸侯手下从来不缺人。但奇怪的是,小摊贩起家、无权无势的刘备,竟然也如同开了挂一般,处处遇贵人:起初,有感于让儿子跟着自己卖鞋没前途,刘备母亲托关系送他去求学;在那时,读书对一般人而言可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刘备根本没有任何压力:他得到了同宗刘德然之父的大力赞助,由此结识了公孙瓒,还有老师——大名鼎鼎的卢植;而他得到赞助的原因,并非由于同宗,而是因为对方认为他“看起来不是一般人”。
而在个人交际能力方面,刘备也许是继承了祖宗刘邦的基因:“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除了学习,啥都爱干;虽然手头上没什么钱,但对朋友从不吝啬,到处结交豪杰,以至于“年少争附之”;商人张世平、苏双与他素昧平生,聊了几句后就愉快的把家产悉数掏出。这洗脑水平,比如今的顶级营销大师可要厉害得多; 后来刘备在担任平原相时,有个名叫刘平的人嫉妒他的位子,愤然买凶杀人;但让金主刘平吐血的是,这位刺客见到刘备后压根下不去手,直接把实情全盘相告,其后飘然而去。说到桃园结义,在正史中,并没有提到刘备与关羽、张飞有结拜之交,只是说当初刘备在乡下招募人手时,“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就是替他看场子、收拾不老实的刺儿头;同时关、张两人关系特别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把关羽当哥哥一样看待。后来刘备担任平原相后,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两位陈寿眼中的万人敌,从始至终陪着刘备,不避艰险;后来关羽被曹操拉拢时,感叹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注意措词:刘将军。
当然了,还有后来的赵云、黄忠、魏延,这几位都可谓一代名将,但却毫无二心的跟随实力并不突出的刘备。从起家之处获得的赞助,到如今的名将相随,这种对人才的吸引、驾驭能力,并不是一般人通过训练能获取的。程昱说他“甚得众心”,非常贴切;而曹操如此看重刘备,也许正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现了与刘邦一样的特质——据史书记载,刘邦有一项特殊才能:“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普通的士兵,都能与他一见如故。 屡屡受挫,却能愈挫愈勇,弱势的刘备,却有着强者心态 纵观史书中那些青史留名的政治人物,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才华横溢、能力卓越的枭雄比比皆是;但笑到最后的,往往并不是那些起初最杰出的。 出身名将世家、“暗噁叱咤,千人皆废”霸王项羽,敌不过吊儿郎当、嬉皮笑脸、出身小官吏的刘邦;后者曾屡战屡败,被打到抛妻弃父,甚至面临过56万大军被项羽3万人彻底击败的羞辱;但他却倔强的卷土重来、屡败屡战,生生把楚霸王一步步磨死。
东汉开国者刘秀,虽然贵为皇室后裔,但起初仅仅是一介庄稼汉,长期跟着霸气兄长刘縯的身后;在宛城起兵后,为了扩大实力,他们不得不与绿林军刘玄等人合作;后来虽然获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刘縯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害;刘秀为了自保,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私下却以泪洗面。最终,骗取了刘玄等人的信任后,他孤身北上,从此开启了统一天下、再造汉室的伟业。
曹操同时期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几乎是含着金钥匙出身;曾被各路诸侯共同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可谓占据了“行业制高点”;其后他屡败强敌,先占冀州,后夺青、并二州,并击败了割据幽州的贵族名将公孙瓒,一统河北,成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然而经过官渡一败后,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却彻底丧失了心气,沦为了曹操的背景板。 我们可以发现,对那些历史上政治人物而言,最终决定他们事业成败的,并不是如何开创顺境,而是如何应对逆境;大部分人习惯于顺风顺水,却禁不起一次大败;而有些人起初毫不起眼,甚至屡屡受挫,但却丝毫不受逆境的影响,持续保持着积极、昂扬的斗志,若让他们抓住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往往能创造令人目瞪口呆的伟业。
而刘备正是后者。他经过多年的积累,才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谋得县尉一职;然而官位还没坐稳,就因得罪督邮不得不亡命天涯;后来,他抓住朝廷募兵的机会,因功被封下密县丞,不久后再次丢官;通过努力当上高唐县令后,却因败给了义军,不得不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好不容易继承徐州,竟然被吕布从背后偷袭,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换作与他同时期的大部分诸侯,估计都得万念俱灰、安心退出圈子;但刘备好像丝毫不受影响一样,毫不留恋、保命为先,待休整之后再度卷土重来,愈挫愈勇、丝毫不知放弃为何物。这样的人,除非对他进行肉体毁灭,否则一定不会断绝其成功的可能。 有了刘邦起身于布衣的先例在前,其后的有识之士,从不敢小瞧每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物。对于刘备的上述过人之处,曹操麾下的臣子们一清二楚。开篇曾提到,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郭嘉也提醒曹操:“刘备不可纵”;“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后来也提醒曹丕:“刘备有雄才”。作为这些顶级人才的BOSS,曹操难道会不明白刘备的水平?这就是他称其为“英雄”的原因。 “刘备是个窝囊废、哭哭啼啼得到江山”的错觉,主要得怪罗贯中。但罗大师也是好意,他也许只是想通过塑造刘备的仁德,来凸显曹操的奸恶。
但若依据正史,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曹操没有阴刘备,刘备却想着坑曹操;曹操善待汉献帝,自己终生不敢称帝,刘备却在汉献帝仍活着时,就敢自封为汉主。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上的政治人物,他们姓啥、说啥并不重要,做了啥才是关键。
凭什么创立蜀汉政权?
一碗高沫儿聊历史,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汉末三巨头之一刘备发家之路。
公元221年,曹丕假模假样地三辞三让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从献帝手中接过皇帝宝座。
消息传到成都,碍于大义名分一直无法称孤道寡的刘备,抓住机会也赶紧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
同曹魏、孙吴士族门阀出身不同,刘备一个卖草鞋出身的平头百姓,起点很低既没钱又没权,最终却能建国称制,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下面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哪些条件促使刘备取得成功的。
贵人相助
众所周知,创业初期第一桶金是最难挣到的,刘备出来闯荡之时,最初四处碰壁,最终得到贵人相助,才开始在汉末乱世站稳脚跟,这个贵人就是公孙瓒。
刘备十五岁外出游学,拜大儒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有同窗之宜,因公孙瓒较刘备年长,就以兄长事之,公孙瓒对小兄弟也照顾有加。
黄巾之乱爆发,二十四岁的刘备因为在当地威信卓著,受到同乡的拥戴,在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起兵参与平乱,因为自身能力较强,和关羽、张飞相助,屡立战功。
任安喜县尉之时,正逢汉灵帝派出各路督邮,以精简官员之名,向天下官员敛财这件事。
刘备因无钱贿赂督邮,被列入裁撤之列,气愤难平之下,将督邮捆在树上鞭打一顿之后逃走。(《三国演义》中,为保护刘皇叔光辉形象,将鞭打督邮转变为张飞酒后所为)
此后又转战各地,历任下密县丞、高唐尉等职,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坐稳位置。
此时刘备认识到出来混,自己名气不够大的时候,没有靠山是不行的,于是想起自己的老大哥,此时已经雄踞北地,占有青、兖二州,正与袁绍争夺冀州的公孙瓒。
投奔公孙瓒的刘备,被上表授予别部司马,带领自己的部曲协助青州牧田楷对抗袁绍。
很快就成为平原县令,继而成为平原国相,这时已经成为一郡最高长官了,在公孙瓒麾下第一桶金到手了。
但此时刘备依旧声名不显,天下无人识得刘备之名,只能寄身他人羽翼之下,无法独立。
这种情况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抓住机会的刘备从此一飞冲天,正式登上了汉末乱世的舞台。
名士的光环加持
刘备在平原相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做了两年,此时黄巾余党管亥率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困,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
这位北海相孔融就是我们熟知的“孔融让梨”的主角,此时已经是海内知名的大名士,天下人称“孔北海”。
他的求救,让刘备倍感意外,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
刘备此时知道,自己增加名望的机会来了,之前汉室宗亲的身份也就是自己说说,这次如果能借着孔融之名,那么这个身份的含金量将大大增加。
于是刘备二话不说,立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到北海解围,孔融被救出之后,因救命之恩,果然对刘备大加赞赏。
又得知其为“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更是替他广为宣传。
名士的威力不容小觑,当年许邵创建“月旦评”,凡被评论过的人物很快会被天下人知晓,桥玄劝说曹操拜访许邵,被评为“清平之世的能臣,乱世中的英雄”之后,曹操立即声名鹊起,很多文臣武将纷纷来投。
刘备得到名声不亚于许邵的孔融替他做宣传,知名度是噌噌地往上窜,很快天下人就知道了,老刘家有个亲戚叫刘备,特别仁义战斗力又强。
(《三国演义》孔融剧照)
“汉室宗亲”这个招牌,使得刘备不论到哪里都被人奉为上宾,毕竟东西两汉持国四百载,人心仍在。
正是因为孔融替刘备刷出的名望,在曹操攻徐州,刘备成功救援之后,陶谦病重就将徐州托付给刘备。
名声传到汉献帝耳中,刘协喜出望外,“我刘氏宗亲中还有这等能人”,立即拿出族谱攀亲戚,算来算去最终以叔父相称,“刘皇叔”之名坐实。
这时的刘备,因自身多行仁义之事,又有名士将名声传的天下皆知,自成一派的基础已经有了,公司的框架已经搭好,只待招聘到优秀员工,刘备集团就可以正式开业了。
人才到位,刘氏起飞
义救孔融之后,虽然刘备的名声已经足够自立门户,成为一方诸侯了。
但是中原此时的人才,已经被曹操、袁绍等一众先行者瓜分殆尽,留给刘备的都不足以撑起霸业。
情况到了建安六年,刘备投奔刘表之后终于出现改观。
荆州牧刘表,只是守成之主,缺乏进取之心,所以因避中原战乱到达荆州的人才,都在观望以待明主出现。
刘备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徐庶、诸葛亮、庞统这些顶级人才纷纷出山,投入刘备麾下。
此时的刘备,身负天下人望、有匡扶汉室的政治正确、麾下能臣武将齐备,刘氏集团取得成功的基础已经打好。以后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赤壁鏖战、入主西川,蜀汉基业就此奠定,只待大义名声一到,刘备重新扶起献帝倒下的旗帜,匡扶了自家的”汉室“。
以上尽为个人的一点浅见,欢迎大家进行补充完善,板砖的不要,谢谢!
盘脚莲的顺口溜东北?
北方盘脚莲的顺口溜
数脚盘,过花年,新年远,打花碗,花碗花,二百八,一个子萝卜两个瓜,有钱的买着吃,没钱的馋死他。 盘、盘、盘脚盘,一盘盘了二三年,三年整,菊花顶,顶顶盖盖,跑马卖鞋,大簸箕,小簸箕,抬抬小脚我过去。 盘、盘、盘脚盘;脚盘高,磨大刀;大刀快,切辣菜;辣菜辣,切苦瓜;苦瓜苦,起豆腐;豆腐脓,切棵葱;葱花,芫荽;小脚、 蜷回。
讲一讲金庸小说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一,张无忌到底是谁的儿子?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张翠山半夜被殷素素的呼救声惊醒,他起来查看,发现谢逊正双手紧紧抱住殷素素,嘴中发出野兽般的嘶吼……
谢逊到底有没有得手,金庸老爷子含糊其辞,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甚至在三联版以后,把相关剧情删除了。
但是,金庸却在三联版中,让殷素素提议,请谢逊收孩子为义子,待孩子长大后为谢逊养老送终。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二,大力神杨过
连载版《射雕英雄传》中,还是婴儿的杨过掐死了两条毒蛇,是天生的捕蛇高手。
在《天龙八部》的释义中,金庸提到“有时大蟒蛇也称为龙”。也就是说小龙女还可以叫做大蛇女。
另外,熟悉希腊神话的朋友,应该发现了,杨过掐死蛇的桥段,取材自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传说。
传说,赫拉克勒是宙斯的私生子,曾在摇篮中掐死过两条天后赫拉派来杀他的毒蛇。长大成人后的赫拉克勒斯,还杀死过巨大的九头蛇海德拉。
赫拉克勒斯,巨蛇……金庸老爷子,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三,吸血狂魔叶二娘
连载版《天龙八部》中,叶二娘每天都要抓一个小孩来玩。玩够了,就吸干小孩的血,抛尸荒野。
木婉清曾发现六个被叶二娘丢掉的孩子尸体,每个孩子的颈边都有着牙齿咬出的血洞。
一天吸干一个孩子的血,那叶二娘究竟杀了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家庭,为此家破人亡?
而玄慈老和尚,却对此不闻不问,放任叶二娘为祸人间。
另外补充一点,连载版中,叶二娘每次见到丁春秋,都甜甜地叫着“春秋哥哥”。所以,虚竹到底是谁的儿子,很难说清楚。
四,阳顶天暗恋成昆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明教禁地发现了杨破天的尸骨和遗书。
遗书上写着——
余将以仅余神功,掩石门而和成师弟共处,地老天荒,再不分离。
地老天荒,再不分离,杨破天这是在和成昆山盟海誓?
注:连载版中,阳顶天叫做杨破天。
五,韦双双到底是谁的女儿
韦小宝带着七个老婆,避祸通吃岛。
阿珂先产下一子,韦虎头;隔天,苏荃生下一子,韦铜锤;又隔了一个多月,建宁公主生下了女儿,韦双双。
问题来了。
韦小宝与建宁公主最后一次发生关系,是在去扬州前;搞定阿珂和苏荃是扬州的丽春院中。两次相隔最少有半个月。
那么,为什么先怀孕的建宁公主,反而最后生?
到底是谁在隐瞒真相?欺骗韦小宝。
我个人认为,是建宁公主。
阿珂和苏荃相隔一天生子,日期对得上,毕竟她俩同时被韦小宝搞定。如果她俩只是找韦小宝当接盘侠,日期太过巧合。
而且,那时苏荃几乎天天跟在洪安通身边,应该没什么机会和别的男人搞三搞四。
所以,我认为,韦双双并不是韦小宝的女儿。
至于是谁的女儿呢?可能是某个大内侍卫的,也可能是吴应熊家将的,甚至可能是康熙的。
毕竟,康熙和建宁只是名义上的兄妹,有大把接触的机会。
你才看懂别人哪些赚钱的方法?
我跟老公的婚纱照是在青岛拍的外景,只花了3000块钱,摄影师一天拍三对,一天9000元落袋;表姐是牙科医生,在四线城市不显眼的牙科诊所上班,每月工资12000元,年终老板给了10万的奖金,这还不包括她干私活的收入;姐姐家的存的货又狠狠地赚了一笔,我想说的是,只有亲身经历一些场景,才发现“挣钱”原来如此简单。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门,外行人一时半会不一定看得懂,不起眼的生意同样可以挣大钱,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你会豁然开朗。摄影师一天拍三组婚纱照,每组是3000元,真是暴利们当初照婚纱照的时候,店里给了套餐:跟店里的车去外地拍摄,食宿全包,头天下午出发,第二天下午回来,5套衣服,总共是5000块钱,当时觉得不便宜,后期自己选照片的时候肯定还得加钱。所以我自己在网上联系的摄影师拍摄外景,然后他们负责出成片,然后邮寄到家,一整天的拍摄,同样的5套衣服,花费只有3000元,但去了才知道,各行有各行的门道。到了以后,才发现青岛栈桥边上都是拍婚纱照的,人挤人、人挨人,既来之则安之,所谓的摄影工作室只有摄影师和助理两个人,两个人一天穿插着拍三对新人,忙碌程度可想而知,简直需要无缝连接,助理即使道具主管,还身兼化妆。一天下来,累得要命,忙里忙活的总算拍完了,躺在宾馆的床上,我跟老公散了架,仔细算下来,我们实际是吃亏的,3000元的价格看似便宜,但这只是拍摄的照片,没有包括来回路费和吃饭,总体算下来比5000元要贵很多。闲暇时跟摄影师聊天得知,他们在网上联系业务,很多人跟我们一样的心理,认为找私人的便宜,一天至少有两对,赶上好时候,一天能拍5对,总之,来者不拒,所有的单都接,这3000元基本是落在自己口袋的,只有两个人的人工费用、一点衣服的投资,至于照片的修剪,想自己修就自己修,不愿意自己修就发给一些承包商,2块钱一张,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3000元稳赚。一天平均按照2单的接单量,一天就是6000元(3000是最低标准,还有价格更贵的),一年按300天计算,6000×300=1800000元,这样的买卖想不到吧,即使中介抽成后,也合适啊!过年时,只是上了中专的表姐又换车了,说起她的收入,让我们这些985毕业的大学生们低下了头:
表姐真是命苦,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姨夫就因为意外离世,只剩下大姨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妈妈看着大姨家的两个孩子着急,当初不经意间的帮衬,竟让表姐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表姐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想外出打工,可是年龄太小了,家里不放心,所以在妈妈的帮助下,表姐去了一所中专学校学医,主修牙科,三年毕业后,也是在妈妈的介绍下在一所牙医诊所上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不成想,这一干就是十年。
当初的小诊所早已成了如今上下两层的门面房,总共6张牙医床,除了门诊老板还有包括表姐在内的3名医生,诊所的位置不起眼,但开的时间长了,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附近有一个上市公司,上万名员工让诊所财源滚滚。过年时,我们一帮人相聚在姥姥家,表姐不经意的几句话,让我们对她。对牙医有了新的认识。
据表姐说,牙医这个行当确实暴利,但不是谁都可以干的,牙医需要医师从业许可,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表姐正是找准机会,早早就考下了证书,具备了行医资格,证书越来越难考。在诊所的价目表上最便宜的是补牙,价格从50到1000元不等;拔牙也是根据情况,最少一颗牙收费300元,赶上伤口大的、需要缝合的,价格要高几倍。当然这只是诊所收入的一部分,刚够房租和人工成本,最大头的是镶牙和矫正牙齿。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牙齿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年人,牙口不好的话,年过60就需要镶牙了。奶奶的几颗牙齿坏掉了,反复发炎、疼痛,我带奶奶去了表姐的诊所,在表姐的建议下,需要把坏掉的牙齿拔掉,然后镶上新牙齿,镶满口的牙齿,价格从4000元到18000元不等,当然这是针对老年人的价格,一些年轻人,如果有牙齿有问题,需要收拾的话,单颗牙齿的修补费用更贵。
但其实成本很低,一开始我想象着表姐这么高的工资,是不是每天晚上都需要加班,用石膏模来做牙齿?听了我的疑问,表姐笑了,她说:妹妹,这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现在都是工厂化设计、制作,病人咬完压印,牙模都被送往外地的工厂制作了,他们更专业,收费也低,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利润啊。
听了表姐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各行业各行的门道,我的思维还是停留在30年前,用石膏制作的年代,表姐的业余时间没有留在店里加班,而是去干私活了,美其名曰:上门服务,其实就是接私单,店里收费2000的,她只要1500,和患者达成了默契,双方都觉得合适,表姐挣了钱,患者享受到了一对一的服务,双赢。
姐姐家做调味品批发,今年赶上疫情,物流不畅,很多货物都发不了货,但姐姐不着急,面对每天庞大的人员开支,她有她的主意:
我们老家的调味品批发市场在全国都排得上号,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很多不起眼的小门市,三五十个平方,账上流水很多能到1000万,能做到是有原因的:
我们的调味品市场有给白象、康师傅、海底捞提供调味品的,也有做辣椒、花椒等原材料批发的,总之,能满足客商的不同需求,正所谓小生意有大收入,听了姐姐的解释,我瞬间明白了什么。
姐姐家做得比较简单,就是把辣椒切成辣椒段或者辣椒圈,圈和段会卖给不同的客商,发挥不同的用处,用到的原材料就是干辣椒,主要的成本除了原材料就是人工成本了,姐姐给我算过一笔账,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每天的产品运不出去,工人得养着,但她不着急,也不赔钱,因为她未雨绸缪,早有打算。
去年夏天,本地雨水比较大,辣椒的长势受到了影响,很多受灾的辣椒甚至绝产了,姐姐意识到辣椒会涨价,所以筹措资金,买了100吨,当时的价格是5块钱一斤,当时市场上很多经销商认为因为疫情不稳定,辣椒的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没有提前储备。
进入3月份以来,当地的干辣椒价格一路看涨,最近更是突破了10块钱一斤,姐姐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她在冷库里有着100吨的辣椒做后盾,行情好了就做成圈和段,行情不好了就直接卖干辣椒,如今每斤也至少有5元的收益,100吨就是100万元,去除5快的成本价,还有50万的收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姐姐的生财之道让我茅塞顿开,跃跃欲试,畅想着拿点钱出来存点辣椒啊、姜啊、蒜的,只要瞅准了行情,狠狠赚一笔。
说在最后:
其实跟白酒行整天见不到人但照样挣钱、茶叶店无人光顾不会倒闭是一个道理,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秘诀、挣钱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之后才总结出来的,没有人会轻易跟你说,即使自己了解了,也只有眼红的份,想要短期内挣钱,太难了。
话说回来,不管做什么生意,诚信是根本,是能长远做下去的保障,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了,整天想着坑蒙拐骗,想着眼前的利益,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看到钱,但终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您身边有哪些挣钱的生意吗?期待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