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微反应器代理商,中科院于萍简历?
出生年月:1963年3月 学位:博士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1.水与废水处理 2.金属腐蚀与防护 3.膜分离 简历 198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英国Birmingham大学访问学者。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副教授及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排水委员会常委;中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蚀试验分会委员; 湖北省机械工业学会表面处理与涂装专业委员会理事;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涉水产品)评审委员;《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编委;《工业水处理》杂志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化学工程基础》、《化工过程开发》等课程。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条龙”攻关项目:己内酰胺电去离子精制与浓缩耦合技术 (2) 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以废旧橡胶为介质的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含氨氮废水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己内酰胺水溶液的吸附精制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有机硅纳米绝缘涂料的表面与绝缘性能研究 获奖情况(部分) (1)2004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理科化学类专业化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2003年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三相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3)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相流化床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 出版专著与教材 (1)《火力发电厂专业外语》,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水质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3)《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气象出版社,2002年 (4)《锅炉水处理习题集》,地震出版社,2002年 (5)《现代工业水处理技术与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 (6)《绝缘与润滑材料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主要科研论文 1、于萍,罗运柏,钱达中,三相逆流离子交换-除CO2联合水处理床中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16(4):337 2、于 萍,罗运柏,WHEC-11型防腐溶垢成膜剂的应用研究,热力发电,2001,30(3):24-25 3、于 萍,姚 琳,罗运柏,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工业水处理,2002,22(9):5-8 4、Ping Yu, Yunbai Luo, Noval water treatment process-combined cationic ion-exchange bed and degasifier in a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Desalination, 2002, 151:145-152 5、P. Yu, D.-M. Liao, Y.-B. Luo, Z.-G. Chen. Studies of Benzotriazole and Tolytriazoleas Inhibitors for Copper Corrosion in Deionized Water. Corrosion, 2003, 59(4) :314-318 6、于萍,陈启平,罗运柏,水电站大坝廊道内析出物的分析与试验研究,水利发电学报,2004,23(1):79-83
有哪些奇特的事件数十年后才得以解密?
青岩来答。
“51区”俯视图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就盛传美国内华达沙漠当中存在一个被从地图上抹掉的区域(人称“51区”)。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14'06″,西经115?48'40″,位于内华达州瑞吉儿镇(Rachel)南方的一片干涸的湖床边上。“51区”远离密集的飞行航路,其上空设有42公里×40公里的禁飞区。在其周围设有禁止进入和拍照的告示牌,灌木丛中隐藏着大量的监控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任何的不速之客都将遭遇被全副武装的保安人员逮捕或驱离。
50年代后期,内华达沙漠上空频频出现的“UFO”(不明飞行物)更是让“51区”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有许多外星人爱好者一提到“51区”,就会把它与外星人、UFO、神秘和未知联系在一起。“51区”简直成为了大众们发挥无限想象力的源泉,有许多书籍、电影都是以美国的51区为背景展开故事,比如美国大片“独立日”、“X战警”等等。
“51区”雕塑
神秘的“51区”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第一种猜测:“51区”是美军对外星人的秘密研究场所,代表事件《罗斯维尔事件》。
1947年7月5日,在距罗斯威尔西北方120公里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麦克·布莱索的农场主发现了一处不明金属物体的坠毁现场,当时在400米范围内散落着大量的金属碎片。后来这件事惊动了美国军方,一名叫做卡西·马西尔少校的军官带人收走了这些神秘碎片。神奇的是在8日,罗斯威尔《每日新闻报》刊发了一则报道声称,麦克·布莱索发现的物体是飞碟。而在5个小时后,军方指挥官罗杰·雷米将军又出来辟谣说卡西·马西尔少校对这件事判断失误,根本没有飞碟。经过分析,坠落的只不过是带有雷达反应器的气象气球,与外星人飞碟毫无关系。
后来这件事逐渐演化出了N个版本。有人说:在8日当天,一位工程师发现了一架飞碟残骸,里面有3具外星人尸体。还有人说::美国军方抓到的外星人是活的,它们被关押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51区”空军基地。更有人说:美军与外星人在“51区”展开合作,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芯片等技术都是外星人的科技产物。最离奇的是,有众多的“51区”工作人员(包伯·拉札)也站了出来,纷纷表示自己研究过UFO的反重力推动系统。
第二种猜测:美军正在“51区’’的秘密基地内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秘密实验。代表事件美国作家尼克·莱德芬新书《沙漠中的盗墓者》
据一些所谓的知情人透露:有一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曾对家人说,“51区”里根本就没有外星人,所有怪事都是因为美国军方企图隐瞒人们进行的一些秘密实验。
这些实验包括非常危险的生化实验、残酷的高空活体实验,人们发现的奇怪尸体实际上都是一些被用于实验的残疾人的遗骸。这种实验本身就非常残忍,因此美国军方非常担心泄密。
第三种猜测:苏联阴谋论。
有许多对苏联极度恐惧的人(美国政府曾有意误导美国民众,使其对红色苏联产生恐惧心里。)将神秘的“51区”与同样神秘的苏联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美国天空中出现的UFO是苏联新研制的侦查飞碟,而里面的外星人则是苏联利用人体嫁接技术制造出来的“长相怪异、小孩身材的飞行员”。
U-2侦察机
“51区’’的秘密就像一坛醇厚芬芳的美酒,美国政府越是遮遮掩掩,人们对“51区”的好奇心就越强。在苦等了将近50年,终于迎来了真相大白的时刻。(青岩谈书)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杰弗里.里奇尔森在多年来一直从事美国空中侦察机历史研究。2002年,里奇尔森首次得到了刚刚解密的U-2侦察机的研发档案,但当时所有关于“51区”的内容都被涂黑。2005年,里奇尔森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相关条款再度要求中情局提供这段历史文献。几周前,他得到了一份长达407页的U-2侦察机计划的报告,并且涉及“51区”的内容都已恢复。
8月15日,里奇尔森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中心公开发表了《U-2的神秘历史报告》。在这一文中他基本引述了美国政府刚刚解密的U-2侦察机研发历史档案。在这份档案中,美国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51区”的存在。其中明确记载“51区”并不是囚禁外星人的秘密基地,而是美国高空战略侦察机的测试飞行基地。
军方展示的金属残骸
所谓的罗斯维尔事件不过是:一个秘密的研究小组企图利用高空气球来侦测苏联核试验后产生的冲击波。可不幸的是,在气球上升的过程中,直接被雷电引爆了。
作为发现者农场主布莱索也受邀出来澄清,说他发现的残骸不过是“锡箔、纸、橡胶、胶带和棍子”组成的。美国军方后来也展示了布莱恩捡到的金属残骸。
U-2测试机
超高空飞行的U-2测试机
太阳光会将U-2机身完全遮盖,形成近似“UFO”的光斑。
在50年代,内华达州上空多次出现的“UFO”其实正是处于试飞阶段的U-2战略侦察机。
原来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了监控苏联、中国、越南、古巴等敌对国家,研发了U-2高空战略侦察机,而“51区”正是U-2侦察机的秘密测试基地。U-2为了能够深入敌防空区内侦查重要军事目标,其设计飞行高度远超当时一般的客机的飞行高度。在50年后期,民航客机的高度一般为3000-6000米,B47战略轰炸机的最高飞行高度不超过12000米,而U-2战略侦察机其飞行高度达到了惊人的20000米。由于第一架U-2测试机的涂装为银色,其在超高空飞行时,反射的太阳光会将机身完全遮盖。所以人们才会从内华达沙漠上空中多次观看到“UFO”(不明飞行物)。
农村污水处理相关的政策文件科普?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污水来源及特性
1、农村污水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明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农村或小城镇建设,对于带动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的发展是一大战略。但是,在发展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经济的同时,又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可续发展的又一大重大举措。
我国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涉及到的环保问题,主要有农村污水污染和农村垃圾污染两个方面。在农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养殖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这些污染物与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农村污水实际上是上述污水的总称。
2、农村污水特点
⑴、纳污面积小、污水量少、变化系数大、水质和水量波动大。
⑵、有些农村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给水质造成一定冲击。
⑶、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有的还有地下水渗入。
⑷、农村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近期污水量比较少,而远期污水量较大。
⑸、由于经费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处理站,社区也可能难以维持能耗高、维修量大、管理复杂的处理系统。因此,我国新农村污水处理应该选择经济、高效、节能、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新农村一般分为1000人社区、2000人社区、3000人社区三种类型,社区人均排水0.15m3/d,污染物浓度CODcr<900㎎/L,PH值为6.5~7.5,BOD5<350mg/L,SS<
700mg/L,色度(稀释倍数法)<200,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可见,农村污水水质指标明显高于城市生活污水,而采用低负荷的工艺技术,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因此,采用高负荷的污水处理工艺《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特别适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及小城镇污水处理建设的需要。
3、污水处理方法
我国的污水处理发起步晚、发展快,污水处理采用的工艺主要是生化处理,常见工艺有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同,它又分为:水解-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快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超超声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微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臭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与其它工艺结合,发展出AB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2/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导流曝气生物滤池;SBR-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
二、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工艺技术介绍
1、技术来源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无泵污泥回流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和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开发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工艺、新技术。2005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420033672.4。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已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设及医院、生活、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等废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2、技术特点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onduction Current Biofilter (简称CCB),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曝气→沉淀→二次曝气→二次沉淀等过程,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进水→曝气→沉淀→出水的间隙曝气,同时,实现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其它污水处理方法更为突出,处理效果优为显著,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AB法、SBR法、A2O法、接触氧化法以及两曝两沉,间隙曝气法等污水处理的换代产品。2009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创新项目”项目代码09C26215205564;2009年12月,国家环保部将该产品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环发【2009】)146号;2010年5月,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认定《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编号为2010GR467010;2012年7月,国家环保部又将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环境保护部【2012】)39号。
3、技术性能
1)、技术前瞻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八种的污水处理设计手法,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淹没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导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优于排放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技术前瞻性。
2)、工艺创新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过程。整个运行没有闲置。 因此工艺创新性。
3)、工程投资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BOD5容积负荷是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5~10倍,加上微生物量多达10~15g/L,也 不需设置二沉池,因此工程投资经济性。
4)、处理效果稳定性
使装置中存在好氧和缺氧环境,可实现硝化、反硝化,没有污泥膨胀之虑,不受水力负荷的冲击、而造成微生物流失,即使污水减少一半以下、或停水后再启用,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正常运行,因此处理效果稳定性。
5)、处理流程简化性
由于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将两个曝气池、两个沉淀池、两个过滤池合为一体,使处理流程得以简化,因此处理流程简化性。
6)、投资和运转费用经济性
由于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短、池容小、占地省,使工程费用大大降低。加上装置利用滤料切割、阻挡、细碎气泡,强化气、液传质效应,增加微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导致滤池充氧效率大为提高,因此投资和运转费用经济性。
7)、操作管理简单性
通过液位传感、溶氧测定仪、定时器、变频器、PLC程控系统,使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全部实现自动化,因此操作管理简单性。
8)、脱氮除磷典型性
①、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的脱氮原理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氨气,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除磷的原理是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将其细胞内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态磷,并加以释放,利用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摄取废水的溶解性有机物质合成PHB,从而在好氧的条件下,聚磷菌则将PHB降解,以提供从废水中摄取磷所需的能量,从而完成聚磷的作用。
9)、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由于大量的微生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的活性,加上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所特有的高微生物量,使得对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强。
10)、检修换件方便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转动设备置于地上,加上主要设备和材料均为国产,因此检修换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设灵活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系统单元为模块化结构,可集中设计,也可分开设计,还有利于扩建,能较好地适应各个地区地貌,对于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也时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