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包加工手工活哪有货源,如果农户在茶园实地采摘?
只能说,楼主还是不了解茶农。我是一个茶农,自己茶山茶场,我的茶叶都是自己加工生产,青叶不够的时候还要买邻居家的青叶,茶客都是来茶场走走看看,看着现场制作,顾客也放心,也知道价格成本的高低了!信阳毛尖茶。
茶叶如何发酵?
茶叶发酵是指茶叶发生吸氧作用
举例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一、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10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0小时;
二、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2min;
三、摇青发酵:茶青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活来死去"),古称为"消青",这达到"绿叶红镶边"。
四、炭焙:在4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杀青(炒青)定型:就是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 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五、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60min;
六、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10小时;
七、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八、第二次机焙:在8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50小时;碳火干燥烘焙是乌龙茶开成独特滋味的关键。其一般火功的要求是:低温慢焙,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九、拣剔:分为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初步成型。
我的梦想是把茶叶做成20?
茶园土地是承包荒坡还是是流转熟地,承包荒坡以贵州黔南为例不低于50~150元每亩,流转熟地最低不少于150~450元每亩,荒坡得砍掉山上灌木林然后请挖机深挖茶带,熟地得深翻土地,然后得采购茶苗种植除草施肥,茶苗从移栽到出茶青(生茶)最少得三年。
一亩地(荒坡)=承包费50元/年+砍伐灌木林+200~300元/亩+挖机开挖700~900亩+茶苗3000~3400株/亩每株价格含运费0.8元+移栽费用每亩大约80~120元+除草费用每年不少于三次每亩费用150~250元每亩,+有机肥每亩大约150斤,有机肥价格900~2800都有看你怎么挑选,这些费用不包括人员管理费用。以上费用粗略统计每亩茶苗初期投入大约是5000~6500元,后期每年每亩费用不少于2000~3500元,出茶青大约是移栽后三年,出茶青(生茶)每亩大约80斤左右(分为明前后明后采摘大约在每年采摘5次左右),采摘人工工资100~250元每天此价格结合采摘生茶产量每天最多一斤到一斤半,每斤茶20~30元的茶能喝到吗?
如何开一家手工店?
有手工种类繁多,第一首先你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自己要开什么手工店。以那些消费群体为主。一个成功的店铺,离不开精准的定位,也需要精准的流量。是加盟呢?还是自己动手做有自己的创意和设计的作品。这样对店铺的选址和装修风格提供参考。
第二装修。装修对手工店是比较重要的,加盟品牌会有一套完整的装修方案,不加盟的手工店就要自己动手了,可以上网搜索,借鉴别人的再融入自己的创意或许你有自己的创意设计,也可以找装修公司为之设计。,
第三开业前做好推广。传单、网络。
第四选好货品,整理陈列,做好细节。以整洁有序为基本。如果能表现出艺术气息,突去自己特色会更好。手工产品分为成品出售,手工制作材料,Diy个性课堂,个性定制。
第五招聘培训店员,谋定经营思路,重视店铺管理。店员很重要,老板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好的员工培养她,爱护她。店员最好是这一行的爱好者,动手动力强,有美术基础。有耐心,诚信。销售多方位。产品主次分明,针对销售,强化暴款,经典备货,库存清理。店铺管理:每天卖出记录,经常盘点热销产品。卫生管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有哪些卖茶叶的天猫旗舰店值得推荐?
谢谢邀请,对于网上买茶,我一直都说过,人几乎不太可能通过图片判断茶叶的好坏。那些教人通过图片看茶叶好坏的,跟神棍算命者无他。
那么,根据我专注多年黄山茶的部分经验,可以告诉你一些网上宣传的套路,来帮助你判断真假。如果看到以下的宣传套路,各位请留心。虽然不敢说100%是假的,但在网络上大概率是忽悠的套路。
一、纯手工
讲真,所谓制作茶叶上纯手工这个概念来说,我敢说99.99%都有夸大或者忽悠的成分。在我熟悉的红茶或者绿茶领域中,纯手工几乎属于无稽之谈。
首先,红茶揉捻这一道工序,机器的效率和出品的质量,早已经被证实远远大于手工制作。而且一台红茶55型揉捻机,在不考虑人工耐力衰减的情况下,至少是一个人工揉捻的20倍。在如今这个年代人工成本巨高的时候,一小时20个工人,对比1小时只需要几度电的机器设备。哪个成本低?哪个效果高?如果还用纯手工来揉捻,无异于喝汤用筷子。(当然我不否认,极少数的老师傅,由于手感拿捏很好,这一步工序制作出来的条形比机器好看,但是破碎率基本上要大于机器)。所以红茶纯手工,不可能成为常规销售的产品,往往这么宣传的基本上为假。
其次,绿茶杀青(不谈蒸汽杀青的情况),以及绿茶炒青干燥这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人一次制作半斤干茶,整套流程手工制作的话,至少需要4-5个小时(还不考虑炒青干燥的时候,回潮水分均匀分布的摊放时间)。那么一台连续杀青理条机,加上一台链式干燥机,是手工制茶的上千倍。而手工制茶,杀青师傅水平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焦边等情况,让茶叶出现糊味。大部分普通茶师手工制作绿茶也不如机器稳定。所以绿茶纯手工基本上也是噱头为主。
(上图为黄山产区的太平猴魁,捏尖,确实是手工制作的绿茶,但在烘干干燥那一步,依然是用机器烘干。所以不必太迷恋所谓的手工茶,机器和手工合理的结合并非真的让茶叶没有“灵魂”)
但对于绿茶纯手工,我是倾向于承认手工制作水平到位的时候,绿茶的口感、香气、滋味远远胜于机器。但请各位清楚,网络上一年手工茶买个几千斤上万斤的,几乎是不可能的。纯手工的绿茶,如果是不错的茶师制作的大部分不会在普通市面流通,价格也并非常人能够承受。
二、古法制茶
回答这个观点前,希望读者了解古法是啥时候的古法?是茶叶有记载起源时候的鲜叶干嚼?还是晒干了就吃?还是烘干后加糖加盐混饮?还是宋朝的点茶?那亦或是明清时期的散茶制法?
哈哈哈,你深入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喝法基本上跟今天没半毛钱关系?你去问问商家这个古法是古到啥时候?
其实近当代的制茶工艺,无论从量化标准,工艺的严谨度都要比明清以及以前要好很多。当然我也承认,如今一些工业化生产上的工艺的改变和精简,是让茶叶品质有所下降。但再怎么也比所谓的“古法”好太多了。
三、茶无好坏,适口而珍
乍一看,这个理论讲的好有道理,甚至让我感觉有一点诗意和禅意。我一直是反对商家把“适口而珍”挂嘴上的。虽然我不否认消费者因为个体体验度差异的关系,确实是需要根据自己喜爱度来选择茶叶的。但是作为商家,需要明确的告诉消费者茶叶不同等级之间的口感差距。否则,世界这么大,万一有人就喜欢喝陈年的绿茶那股味道,就有人喜欢红茶发酵过度的酸味。你也去告诉他适口而珍,这是害人还是教人?
四、茶农、爷爷套路
这个其实是前几年最流行的忽悠套路了,来听我展开套路详解:
我出身于风景如画却一贫如洗的大山村,现在家里还有爷爷亲手种植的茶园,无农药,无残留,手工除草。这样你会就会想:“恩,茶农的茶一般不会追求利润,而且还无农药残留,应该品质不错”
接下来,就会说自己是良心茶人,晒身份证,晒自己和茶园的合影。让你充分相信当地是当地农户,更加证实了他们的茶叶品质。
最后,让你不得不买的理由来了:自己对品质的一贯要求,全程爷爷手工制作。真赞,这样良心的农户,手工制作,99元还包邮,太感动了!至少买个十斤八斤的支持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忽然间发现每个月卖出去几百份,甚至几千份,一个月几千斤销量,一年几万斤的茶叶,爷爷一个朴朴实实的茶农,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没日没夜,是怎么做到几万斤的?这将成为历史谜题可以登上CCT10的探秘节目。
本人专注黄山茶十余年,也是一开始从一个二道贩子慢慢开始介入生产,这两年刚刚开始介入生产制作。但一直不希望茶叶这个行业被玄学充斥,希望各位从业者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共同给消费者提供好茶。
恋山堂——专注黄山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