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大品牌化妆品一手货源,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因为这是两个相邻的城市所以很多地方都基本差不多,比如气候、地理位置、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就不在这里进行比较了。
所以通过其他几点把两个城市进行一下比较
包头市是内蒙古第一大经济中心,在重工业发展、科技中心上都领先于其他盟市,属于呼包鄂经济体领头城市。
呼和浩特(简称呼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自治区重要的政府部门都集中在呼市。
历史文化:
包头语言主要以普通话、包头话(此地话)、东北官话、蒙古语组成。
宗教有五大派别佛教(汉、藏)、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呼市语言主要以普通话、晋语、呼市方言、蒙古语组成。
呼和浩特有7种宗教:喇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
交通条件:
包头全市公路里程6852.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2千米,全市公路网密度为23.1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公交车线路60条左右,覆盖市五区、高新区及周边乡镇。
人口总数:
包头2019年末包头市常住总人口289.7万人。
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12.6万人。
交通条件:
包头全市公路里程6852.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2千米,全市公路网密度为23.1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公交车线路60条左右,覆盖市五区、高新区及周边乡镇。
呼市以市区为中心辟有90多条公共汽车线路,通往城区各地。有五千余辆出租车,遍及城市公共场所及大街小巷,昼夜服务。呼和浩特开通了青城1号、青城2号两条免费公交车和K1、K2、环1、环2快速公交车。2013年呼和浩特市又开设了公共自行车网点,极大满足了市民的出行要求。
经济因素:
包头市GDP是2714.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3835元,人均收入:44748元人均存款46230元,人均消费31066元。
呼市GDP是2791.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3235元,人均收入40220元,人均存款46565元,人均消费29988元
教育水平:
包头市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5所,全年招收学生2.4万人,在校学生7.8万人,毕业生2.4万人。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含成人中专)共20所,在校学生2.5万人。普通高中37所,在校学生4.5万人。普通初中57所,在校学生6.2万人。普通小学134所,在校学生13.9万人。全市有幼儿园326所,在园幼儿6.1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中小学校14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2万人。
呼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数6.8万人,比上年下降1.4%;在校生人数24万人,增长0.4%;毕业生人数6.4万人,与上年持平。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09所,招生人数4.8万人,下降4.0%;在校生人数14.2万人,增长0.7%;毕业生人数4.6万人,下降4.2%。年末共有小学203所,招生人数3.2万人,增长10.3%;在校生人数18.1万人,增长3.4%;毕业生人数2.7万人,下降6.9%。年末共有幼儿园373所,在园幼儿7.2万人,下降1.4%。
两个城市的特色:
包头城市绿化面积居全国第一人均绿化面积13平方米,所以也被称作“草原港城”“稀土之都”“鹿城”也是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包头市也是主要以重工业为主,配合科技企业发展,拥有世界第一的稀土储量。
呼市是国家森林城市、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风景名胜:
包头市拥有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希拉穆仁草原、北方兵器城、五当召、秦长城、赵长城、妙法寺、梅利更景区、九峰山自然保护区、美岱召、昆都仑河、南海湿地公园、清真大寺、石门风景区、小白河风景区等。
呼市拥有内蒙古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馆一馆二馆、盛乐博物馆、五塔寺、大昭寺、万部华严经塔、乌素图召、清真大寺、青城公园、哈素海国家公园、蒙古风情园、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等。
我是包头人,我还是比较喜欢生活在包头~
为什么很多都特羡慕中国?
在我们东北没有肉的餐桌不叫吃饭,我说这话的时候估计有很多人心里在骂我,怎么这么能吹牛呢,全国各地算起来,可能黑龙江属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但我说这话没有别的意思,因为黑龙江处于中国北端,一年四季温度太低,尤其冬天想吃点青菜也得靠外进,现在交通发达了,吃点青菜也没那么困难了!也正是冷的原因,这边人们喜欢吃肉来储存能量过冬。为什么说韩国人来中国特羡慕咱们这边生活呢?民以食为天,当然是从饮食上羡慕了,因为韩国土地稀少,畜牧业不发达,在韩国本土牛肉卖到200多元一斤,猪肉卖到近60元一斤,这样消费水平,平常百姓想吃一顿肉也是挺奢侈的。在我们中国就不一样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畜牧业发达,想吃顿肉分分秒秒的事情,还有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比起韩国泡菜为主的饭桌要丰富多彩些,让韩国人随随便便走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当地特色美食就会让他们难以忘怀,所以喜欢出国在外的国人,请知足常乐,中国这么好的一个大国在身边,你们都没有发现吗?爱我祖国,爱我中华!
一起来回顾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市级含以上的地方?
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的回答,不仅仅指一个城市或一个景点,而是回忆我的一次旅行,一次单骑万里用时46天穿越青藏高原的历程,虽然这次旅行已经过去了九年,每当想起这次旅行都难以忘怀:
去西藏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那里的雪山、圣湖深深的吸引着我……经过两多年的准备,在朋友、领导和家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1年5月13日从贵州省江口县城出发,踏上了摩托车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漫长征程。这次摩旅的宗旨是: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用镜头记改革开放的变迁,用心灵感悟高原的神秘。
第一阶段:翻越乌蒙,数次过金沙江,终于进住了丽江古城
5月13日至19日历时7天,从贵州的东北角进西南角出,几乎穿越贵州大部;大雨中途经贵阳、毕节等城市,黄昏翻越贵州屋脊---乌蒙山脉时看到最美的晚霞,后来在我的旅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高原的美景就在黎明与黄昏;这一周都骑行在云、贵、川三省之间,来回四次过金沙江,行程1839公里,在风和日丽的2011年5月19日到达云南丽江古城,顺利完成穿越中第一阶段的行程。
第二阶段:横断山脉阻挡不了向往圣城拉萨的决心
2011年5月20日,在古城休整半天,下午2点继续踏上西行的路;2011年5月21日,在翻越白马雪山的时候,因214国道在改修耽搁了一个2个多小时,错过了翻越雪山的最佳时机,致使在翻越山顶和下山时遇到降大风大雪,于当日晚上十点才到山下的德清县城,从而造成我感冒;这次感冒给我穿越青藏高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给后来的旅行差点埋下了不幸的隐患;这阶段用时9天,骑行1926公里,于5月28日到达西藏首府拉萨,途中三过澜沧江、一过怒江、额贡藏布江,翻越白马雪山、红拉山、觉巴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等六座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翻越东达山、米拉山两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历尽艰辛完成进藏的第二阶段的行程,见到了仰目已久的神圣宫殿——达拉宫,共历时16天,程3763公里;这里仅提供一遍日记,略见单骑的艰辛!
2011年5月24日晴转多云
芒康---左贡
6:30起床,在芒康县城加了100元的汽油, 8:00时上路;四川来的318与云南来的214国道交在芒康汇后一并西行;一出城就开始爬坡,一小时后上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垭口,垭口上飘满了经幡,一辆客车停在了垭口,车上有些乘客打开车窗将哈达扔向堆经幡的小山,有的乘客则走下车,将经幡和哈达系在旧幡上,开车的司机则将类似于纸钱的东西一把一把地扔向天空,纸钱在空中随风飞舞,消逝在布满哈达与经幡的山丘。
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藏族小伙子,他从拉萨磕头长去梅里雪山,已经用身体丈量了1200多公里的路程,他说还有四至五天就可到达梅里雪山了,他额头上已磕碰起充血的老茧,留影后我呆呆地目送他三步一磕的身影消失在通往蓝天白云间的山路……
从芒康出来后318国道全是土路不好走,美如沟至左贡全程在改修,美如沟其实不美,美如沟海拔2618米,行进几公里就到了澜沧江边,我再次与澜江相会。
11:30从竹卡第三次过澜沧江,竹卡小镇位于澜沧江畔的觉巴山下,觉巴山和澜沧江在竹卡汇铸就了川藏线上的一道天险,上下山的商旅们都要在此补给、歇脚,现正值旅游高峰,小镇挤满了过往的车辆和人群,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人流较少的餐馆,刚停好摩托车,一下子来了五辆越野车,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米饭早已吃完,只有面条,面条也行,10元一碗不算贵;吃饭期间老板告诉我,竹卡到左贡有110公里,路很烂,全线在改修,要翻两座山---觉巴山和东达山就到了,中餐后将迎战第一座山---觉巴山。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处海拔3900米,只是路在改修,路烂路险,由于长期未下雨,翻越垭口段路被车辆碾磨的尘土粉未,已达成10多公分,一脚下去会齐鞋口,几个自行手骑只得扛着车赶快离开这一段路,不然汽车过后会卷起滚滚尘土,让你眼都无法睁开,13:25翻越觉巴山。
在翻越东达的路上雨过天晴重复几次,行进在荣许兵站时因修路堵车,两辆贵阳的车也在等待放行,在高原遇见老乡格外亲热,同车的一女士见我蓬松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裂口的双手冻得发紫,因疲劳、感冒和缺氧而憔悴的面容,一副苦行曾模样,瞬间她的眼圈红了,回到车上将一些水和食物捨给我,我一一谢绝了,因为我的行动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施舍,其实我很快乐很幸福!
公路沿山沟向上延伸,两旁有零星的村落,村庄周围有为数不多可供耕作的旱地,地里长着稀疏的青稞苗,一群藏族妇女一边劳作一边歌唱,过往的“藏漂”们都会将“长枪短炮”对准她们,同时也会乐得她们一阵子欢笑。
在接近垭口5000多米的山顶有终年积雪,我将车停下来拍照,一东北大哥驾着摩托车从左贡向方驶来过来,停在了我的面前,他从青藏线过来,川藏线出藏,也是单骑万里的勇士,大哥告诉我:“东达山在下雪,下左贡的路修很烂,不好走,不好拍了,赶快下山吧!”听了大哥的劝告收拾好相机,赶紧赶路!
16:25时到达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这是我穿越青藏高原以来第一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在垭口时风雪交加,我停留15分钟,与同时翻越垭口的三位自行车骑手合影留念后,葱葱离去。
晚7:40到达左贡县城,在县城找到不到用于停放摩托车的旅店,又退回到进城的小镇找了一家当地藏族人开的旅馆,当晚食宿均在此解决。当天又被高原的寒风吹了一天,淋了两场雨,感冒在加重, 我有些担心。
当日开支:
早餐15元;中餐10元,晚餐35元,加油100元,住宿40元,合计:142元,里程表读数: 22775KM,当日行程172公里;行时11:20小时
第三阶段:冲出高原奔西安整休
2011年5月31日继续沿318国道西行,至2011年6月2日我已骑行了21天,行程4816公里到达尼泊尔边境樟木口岸;途中翻越5248米的嘉措拉山、5127米的加吾拉山和5124米查加学玛山;三次过雅鲁藏布江,到过5200米的珠峰大营,拜见珠穆朗玛峰的真容,感受樟木口岸异国风情。
6月3—6日进入阿里高原,阿里 高原的219国道海拔均在4000多米以上,6月6日晕厥在219国道上,无力冲出新藏线,病倒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县城,住院三日。因感冒引发的慢性支气管炎,遇高原寒风吹拂越来越严重,考虑到219国道有700公里难以逾越的无人区,我不得不放弃从219国道进新疆的计划。
6月10-12日沿219国道返回日喀则,沿204白朗、江孜浪、卡子、省道经羊卓雍措返回拉萨;途经神湖——玛旁雍措,三次再过雅鲁藏布江,翻越5020米的乃钦康桑雪山垭口,观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于6月12日从曲水县最后次过雅鲁藏布江于当晚上22:23时到回拉萨。
6月13—15日沿109国道冲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沿途赏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6月14日在109国道晕厥,当雄县医院输液半日,6月15日翻越唐古拉山遭遇大雪,人车均被冻住,摔车二次,经可可西里时遇见藏羚羊迁徙;昆仑山口祭奠护羊英雄——杰桑.索南达杰,观魏魏昆仑落日的雄姿;15日从西藏安多县城到青海省达格尔木市的大西滩乡,创下单日行程最记录——594公里,成功冲出青藏高原。
6月16—18日经109国道到达兰州市。途中沿柴达木盆地边缘到达青海湖。17日因感冒加重在青海都兰县城输液半日;过茶卡时与放牧的蒙古族马.董德波拉家常,得知牧民们的年收入是我们贵州山区农民的4-5倍,家有羊700多只、牦牛35头、马12匹,全部家产近100万元;下午在青海湖边与同路的江苏盐城单骑人--赵新东结识,从此两人相依为命结伴而行至西安分手。
6月19—20日沿312国道到达西安,历时天38天,行程10746公里,完成单骑万里的第三阶段。西安整体一日,游古城,吃羊肉泡馍。
第四阶段:驰骋在秦岭与武陵山脉之间
6月21-28日经210、316、209、319国道、迓大公路回到故里。沿途翻越秦岭、武陵山脉,安康过汉江,白帝城前远眺“夔门天下雄”的长江山峡之奇险;6月25日从重庆市奉节过长江,从渝鄂两地的“天蹦地裂”中穿出;6月26日在湖南龙山县红岩镇遇车祸被困两日,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5时10分回到贵州省江口县城,结束了这次单人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旅行。
此行的确是九死一生:两次晕厥,五次入院输液,五次摔车,两次入住藏民家,历经46天,翻越5000多米高的雪山8;座途经15条国道(320、210、321、326、213、214、108、318、219、109、309、312、316、209、319),过11个省(区、市);六次过金沙江,三次过澜沧江,一次过怒江、六次过雅鲁藏布江,一次过长江,二次过黄河,;行程共计12278公里,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成功完成了单骑万里穿越青藏高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