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平价的护肤品货源加盟,垃圾分类有意义吗?
关于我所经历的垃圾分类——从9年前的台湾生活说起
垃圾分类变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其实在9年前经历过,那时在台湾读书,所以自然而然的入乡随俗,可能相对于大陆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适应的会快一些,同样是一种习惯的强制改变,但在当时全社会样板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我去顺应垃圾分类这件事就会比较容易,而对于没有社会样板的状况,可能这件事还要从0开始普及。
我初到台湾时,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尴尬,比如第一次在食堂吃饭时,还想着吃完饭一定要自己把厨余收拾好,该收拾的收拾,该倒掉的倒掉,然后干干净净的把盘子回收,这样意识强一点,也不会丢了素质。像往常一样将餐具收到回收处,准备倾倒厨余时却还是被同行的台湾同学拦住了,我一头雾水,感觉处处小心却还是做错了什么,但台湾同学却很友好很温柔的说:“厨余是要分类的哟,你看,这边有剩菜袋、剩饭袋、剩汤袋、骨头袋,这边放筷子、这边放勺子、这边放碗,这种便当纸盒也要单独放哦。”边说边帮我把手上的餐具厨余瞬间分放完毕,“没关系哦,你下次吃就知道了,生活垃圾也要这么分的,你楼下垃圾桶都有写分类。”
我以为写了分类以后丢垃圾就按照说明给他们分好去处就好了,但回去一看,没想到楼下放着七八个垃圾桶,以至于我每次丢垃圾时都站在垃圾桶前面像小孩认物一样,分半天。台湾的垃圾分类比上海最近实行的分类列项多的多,除了干(一般垃圾)、湿(厨余)、可回收物品外,还细分为铝箔包、塑胶类、铁铝罐、玻璃类甚至还有衣物回收箱(台湾朋友都是将旧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放进回收箱)等等。所以不具备一定的分类知识确实难以抉择如何去投放,以至于我一开始扔垃圾时都在宿舍让舍友先指导着分好,然后再出去扔,以免在垃圾桶边研究垃圾太久显得尴尬。
在刚去的几天里,宿管阿姨好几次提着大袋垃圾上来敲隔壁以及隔壁的隔壁宿舍门,询问是否扔垃圾时没有分类,然后新来的大陆同学都害羞的承认了。
扔垃圾的问题不光出现在宿舍,在出去玩出去逛时也同样存在。有一次我攒了一大堆拆开的食品包装和饮料瓶在手里、衣服兜里,因为走了好几条街都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最后垃圾越积越多,只好在下一个买东西的店里,询问老板是否可以帮忙扔垃圾,老板笑了笑但也很乐于帮助。
虽然台湾的垃圾分类做的很细致,甚至看起来有些“矫情”,但是台湾民众几乎都已经形成了固定动作,这种垃圾自我管理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初来乍到的新人突然“被垃圾分类”会比较不适应,但是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周过后,这件事情几乎不会再成为什么困扰,继而变成随手就来的本能性动作。
而垃圾分类这件事后来也确实曾反过来帮了我小忙——有一次我在麦当劳买了一个很精致的可乐杯,收拾垃圾时却不小心混在一起扔了,但当时没有注意到,找了好久找不到,但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杯子,丢了可惜。认真想了一会儿,觉得有可能丢到垃圾桶了,于是赶紧跑下楼找,因为有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直接锁定一个类型的垃圾桶,翻开来找,没用1分钟就发现了那个杯子,而且没怎么被污染到,自己也没沾上其他恶心的垃圾。
当然,垃圾分类带来的益处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微小。
上海开始垃圾分类的今天,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持不同看法,但其中有种“阴谋论”的论调我其实特别理解不了。有人说,垃圾分类其实就是给政府省事,但从我自己经历过的有垃圾分类的生活以及这件事本身的出发点来看,我怎么也理解不了这种论调。
纵观全世界实行垃圾分类的地区,做这件事的原因都大体一致,无非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越来越多,而集中处理垃圾的设施又严重不足,处理垃圾的方式也已无法解决这么多垃圾的产出,所以污染就难以被抑制,即便投入大量的经费也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一些可再利用的垃圾也不被区别对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有很多情况,某些垃圾会破坏焚烧处理设备,也对垃圾清理人员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身体伤害,还有一些垃圾焚烧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污染物……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换一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从统一帮大家收拾残局,到让大家自己收拾残局,从末端解决问题移到前端,也就是说谁产生垃圾,谁来负责管理好它。
但其实上海以及即将推行各地的垃圾分类制度还只是初级版本,仅仅需要大家配合那么一点点就行,并不复杂也并不需要扛多大的责,所谓的处罚也仅仅是为了规范这一行为。
台湾的“谁生产谁负责”却贯彻的很彻底,一开始,他们想抓住那个丢垃圾的个体来负责乱丢垃圾带来的问题,但显然,这几乎是办不到的,因为这很难抓也几乎抓不到,而且还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劳民伤财。但是他们可以把源头再往前推,这个垃圾最初“出生”在哪里就说明它属于谁,于是,哪个企业生产了这一产品,哪个企业就要负责回收处理它。但问题又来了,不可能每个企业每天什么也不干到处捡垃圾,于是一个新的办法又诞生了,政府可以带动民众一起处理这些垃圾,但是这些企业需要给政府和民众钱,是啊,这个道理很合理,因为你为了赚取利润生产了商品,那么这个商品所产生的垃圾你就需要对它负责,就像是谁家孩子乱丢了垃圾谁家大人就要负责清理和管教,那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就出钱我们来统一帮你处理,于是台湾产生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垃圾回收基金”,这个基金像流动的活水,将台湾垃圾回收处理这件事良性活络起来。
有了这个基金,台湾的各个垃圾回收环节都有了动力,因为有了奖励和补贴,人们就更愿意做这件事。比如,回收成本较低的玻璃制品,很多回收商不愿意回收,但是有了基金补贴,人们就会有动力。比如,在分类回收的过程中,给每个执行好的公民和社团以奖励,每回收一定量的规定物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哪怕奖励一件生活用品,一份食品都可以激发大家愿意做这件事的动力。
还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把罪魁祸首“垃圾桶”都收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前文说到台湾大街小巷都很难找到垃圾桶的原因。他们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把那些脏哄哄的垃圾点和中转站全部取消掉,没有垃圾点,也就没有了污染。但是问题来了,垃圾往哪倒?这就产生了“定时定点”政策,所谓定时就是政府派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走街窜巷去收垃圾,台湾每到傍晚,家家户户都出来等待垃圾车扔垃圾的场面非常温暖,其实这样出了能减少垃圾污染,还能人为检查大家有没有分类,但更重要的是,跳出垃圾这件事,大家都可以从屋子里走出来,在等待垃圾车的时候可以互相聊天,互相帮助,这种社交效果,是垃圾回收政策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台湾的垃圾车甚至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五月天写过一首《垃圾车》,把它当做生活里的朋友,垃圾车的音乐也十分窝心而温暖,大家每每听到都能感受到一个每天都来从不缺席的老朋友的陪伴,所以,垃圾回收这件事非带没有带来困扰反而带来了更多温暖。
当每个人都把垃圾控制在自己的生活范围时,整个城市的环境和污染就大幅度减少,于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大生活环境才会让你依恋和舒服。
在台湾,垃圾分类和回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之前在台湾见过一个社区民众自发组织的“绿宝福利社”,专门做资源回收,和我们以前看到的“收破烂”的不一样在于,他们更像是一个便利店,看起来干净整洁还有设计感,进到里面还有很多小货品,这些货品是用来兑换给交垃圾的居民的,每次居民交付可回收物都可以换积分,然后这些积分最后可以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刺激大家回收资源的同时,“绿宝福利社”将回收资源卖给回收方就可以赚钱,这样的小店,一个月可以有大约15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你嗤之以鼻的分类,在他们这里变成了钱。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8.2万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走”9.3亿元资源,你不重视的资源分类回收,其实丢的都是钱。
除了可回收资源,厨余垃圾中熟厨余可以喂猪,生厨余可以堆肥,这也省掉很多钱,而那些没有价值的垃圾,再拿去填埋焚烧,也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分类的不是垃圾,而是钱。
台湾的垃圾分类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不容易,他们也是历经20多年才把这件事做成标准。
台湾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可以运作下去,要归功于“四合一”计划,这每个“一”都环环相扣必不可少——
社区民众——他们是这件事的细胞,所以制定每个民众的执行措施和赏罚机制以及指导跟进才能保证这件事起步;地方政府清洁队——垃圾分类了,无人托运,也难做下去。“垃圾车”队伍解决了收运体系问题,而且使终端处理企业成本大为降低。回收商——让所有的回收物有了最终去处,居民分类有了成果。资源回收基金——这是垃圾分类体系的动力之源,基金把补贴给了回收商,他就有兴趣去回收那些附加值低,平时不愿意回收的东西,而且愿意拿出一部分钱去奖励那些搞回收的居民或商家,让最基层的民众都动起来。
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虽然说,垃圾分类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拾荒者“失业”、分类最初会对某些人来说耗费时间……但是总体来说,垃圾分类这件事情利大于弊,让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去处,这是我们一直坚信的最佳准则,垃圾也是。
有些人说,我们把别人做的事情做了相当于给他们省事了,那他们干嘛?不就可以偷懒了?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是我以前有个同事,很爱嗑瓜子,总是在自己的工位周围撒很多瓜子皮,打扫的阿姨给他提意见,他却说:“我不扔瓜子皮你扫什么?你的工作就是这个啊。”
很多时候,很多职业的诞生其实是无奈之举,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了垃圾,那么这个岗位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没有人生来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反过来,这个岗位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说明了垃圾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社会问题,那这其实也是件好事啊,而且,相应的,省掉了一些事,就可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好一些其他的事,
所以其实是你自己懒了,不是别人懒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不给别人填麻烦,没必要对着一堆垃圾讲吃亏与占便宜,真正的占便宜,在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排泄物”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你是一体的。
我们的垃圾治理之路还很长,台湾和其他地区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也有很多水土不服,但是台湾实行治理垃圾以来的成效有目共睹,那也是我们的明天。
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在于你心……
部分图片由本人与台湾朋友拍摄
部分来自网络 侵删
中小企业3月1日还不能复工怎么办?
我是湖北宜昌人,全国人民眼中的重灾区,我在本地一家旅游景区工作,我们这里从1月24日封城至今,已经快一个月了,现在我们这里仍然处于封城状态,除了医院及其配套行业、相关职能单位、生活超市、国家重点行业等开工外,大部分企业都还没开工。
具体什么时候能开工,我们也不知道,还没有准确的文件公布出来,所有人都在等消息。本来按正常时间,我们2月4日就要开工,受疫情影响推迟到了2月10日,结果没开成,又推迟到了2月18日,没想到还是没开成,昨天公司领导在群里发消息,要我们在家等通知。
说实话,前些天我还怎么着急,在家待着就待着,冻不着饿不着没关系,但看到领导发的消息后,突然变得不淡定了,我感觉再等下去真的就要失业了,如果说3月1日还不能开工,情况将比想象的要糟糕,我就说说我们旅游行业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们旅游业是这次损失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所有人被迫在家中不能出门,而旅游业作为主要依靠人口流动经济的产业,首当其冲,全国旅游业至此全面停摆。有专家表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
因此如今旅游业每停滞一天,就要损失这些。再加上房租等支出,其面临的形势可想而知。对于旅游行业而言,除了最核心的景区和旅行社受到影响,包括交通、餐饮、酒店、文旅产品等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也正在遭受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湖北是这次疫情重灾区,受影响也最大,即便是开工后,短时间内人们也不会随意出行,更不用说去旅游了,其次是外地的游客暂时也不会到湖北来,因为谁也保不准不被感染,因此我们这里的旅游,情况好短则3个月,情况不好多则半年到一年,才能彻底恢复,结果是什么了?
1、景区,第一季度直接没人,第二季度蒙上阴影,第三季度开始复苏,第四季度旅游淡季。很多景区会暂时沦为孤岛,比较冷清。固定开销在不盈利下将是最大的负担,如,房租、水电气、人员工资、社保、食宿等成本支出,部分景区或减薪或遣散员工,一般来说,景区还是比较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都是有钱的老板,但遇到这种情况,也很难受。
2、旅行社,大部分会被迫裁员或减免薪资,一些旅行社将转行,来解决生计问题,大家都在困境中艰难度日。还有部分个体户和微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会因为没生意直接关门倒闭。
3、餐饮酒店,生意直线下滑,以往很多酒店、餐厅都是倚靠旅游团队生存,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将会非常困难,步履维艰。只有少数特色酒店和靠散客生存的还能活的较好。
4、旅游车队,车队是靠旅行社生存的,旅行社没有生意,车队自然也没生意,车队车辆大部分只能停在停车场,能去做客运的会去做客运,不能做客运的只能在家等着,也是一个字“难”。
5、大量旅游从业者,将失业、待业、或转行,我所知道的,现在我身边做旅游的,大部分都在家待业,另外也有好多去找新出路了,有的做起了微商,有的做直播带货,有的做社交电商,等等。
这样的损失无疑是惨重的,然而万事万物都有轮回,每一次的低谷过后,都会迎来高潮,一部分人的危机就是另一部分人的转机,当我们无力改变时,就静静等待吧,春天总会到来。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谁?
其实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大家都十分熟悉。分别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沉鱼落雁指的是西施和王昭君,而闭月羞花指的是貂蝉和杨玉环。
那么这四个人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其实并不是都真实存在的。其中西施和貂蝉的真实性并不可考,而王昭君和杨玉环是确有其人。
西施迷惑吴王夫差,帮助越国复国。
勾践实在是没招了,连吴王夫差的粪便都尝过了,终于得到了夫差的信任,这才被放回了越国。从此勾践开始卧薪尝胆,准备复仇计划。
但是吴国始终那么强大,就算勾践努力一辈子,也未必能够战胜夫差。跑不过对手,那就拉对手一把,勾践认为只有削弱吴国,才能够真正战胜吴国。
而吴国的核心人物,就是吴王夫差。只要夫差被削弱了,那么吴国自然也就衰败了。英雄难过美人关,为此勾践从越国选拔了一些美女送到了吴王夫差身边,供他享乐。
夫差觉得勾践这个人太好了,而且十分孝顺,就接纳了这些美女,并且整日跟这帮美女嬉戏,逐渐丧失了斗志。
勾践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战胜了吴国,使得越国称霸。而西施,从正史的角度来看,纯粹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人物,因为这段故事太美。当然也有一些野史记载了西施的内容,未必不是真的。
貂蝉迷惑董卓和吕布,使得吕布斩杀董卓。
有没有觉得有点相似,美女似乎都喜欢迷惑大人物,也因此美女才会成名。貂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本是王司徒的养女。
董卓乱政期间,欺凌汉献帝,独霸朝政,使得朝中人人自危。而且他有一个十分能干的义子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为此王司徒十分忧心,貂蝉认为自己可以化解这件事。
王司徒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后又将貂蝉紧急送入董卓的府上。这么一来董卓和吕布可就交恶了。
这个时候貂蝉再不断给董卓和吕布述说自己的无奈,最终两人终于决裂,吕布在王司徒的建议下,狠心将自己的义父董卓杀害。
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三国志,裴松之注》
可惜汉朝天下已经危如累卵,吕布也挡不住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声势,最终司徒王允被杀,貂蝉跟随吕布走了。
其实貂蝉这个人物也是杜撰出来的,原型应该是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吕布在徐州被杀以后,关羽请求曹操把杜夫人赏赐给他,结果曹操一看杜夫人长得很漂亮,就自己给收了。
王昭君和亲塞外,为汉匈之间,赢得了和平。
王昭君长得很漂亮,从民间被选拔到了宫中,成为了一名宫女。可是王昭君不愿意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毛延寿就故意把王昭君给画丑了,因此汉元帝便没有将王昭君选为自己的后妃。
多年深居宫中,王昭君一直没有得到过宠幸,心里愤愤不平。这个时候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拜见汉元帝,并且希望成为汉元帝的女婿。
南匈奴虽然已经归顺汉朝,可是实力依旧不可小觑,必须要交好。所以汉元帝便一口答应了这件事,自己的女儿是不可能出嫁的,所以汉元帝就想要选一个宫女嫁给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始,呼韩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汉书》
结果也没人愿意,这个时候王昭君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出嫁匈奴。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美貌后,肠子都悔青了。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叫伊屠智伢师,呼韩邪单于去世以后,王昭君嫁给了他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给他生了两个女儿。
复株累单于去世以后,王昭君又嫁给了搜谐若鞮单于,两年以后,王昭君含恨病逝。可见王昭君在匈奴过得并不开心。不过王昭君确有其人。
杨玉环成史上最无奈的背锅美女。
杨玉环本来是寿王李瑁的王妃,是正儿八经明媒正娶得来的媳妇儿,有唐玄宗亲自做媒的。两人生活了四五年时间后,唐玄宗最爱的媳妇儿武惠妃去世了,唐玄宗伤心之余,想起了杨玉环的美貌。
所以在一番神一般的操作之下,唐玄宗如愿将杨贵妃娶到了手里。杨贵妃身材丰腴,是唐朝典型的大美人,几乎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那种。因为杨玉环,他们全家都得到了封赏,尤其是杨国忠更是被封为宰相。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全唐文》
两个人连续撒了十几年狗粮,酸的周围人是嗷嗷叫。突然有一天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匆匆逃难。
在逃到马嵬坡的时候,将士们不走了。他们表示,杨国忠是奸臣,不杀他就不听话了。杨国忠被士兵们诛杀以后,士兵们并没有退却,因为还有一个杨玉环。
杨玉环真的是太无奈了,她谁也没招惹,更没有干政。士兵们要杀她的理由也很奇葩,居然是因为杨玉环太好看,会蛊惑皇帝。
唐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杀掉了杨玉环。杨玉环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只不过也是以悲剧收场。
总结:四大美人,没有哪个有好下场。
都说西施跟范蠡走了,貂蝉退隐江湖了。可是这种结局你信吗?在那种乱世之中,这两位美人就算真实存在,那也不可能安然退出历史舞台。
而王昭君和杨玉环就更不要说了,王昭君在匈奴是嫁了又嫁,嫁给了老子又嫁给了儿子。杨玉环最后被自己最爱的人给赐死了。这让我想起了花蕊夫人的一句诗:三十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全唐文》
日本护肤品和韩国护肤品哪个相对比较好?
其实日韩系化妆品,比起欧美系的更适合我们亚洲人使用。我自己没有绝对的爱好,两者都是用过的。
首先说一下日系和韩系护肤品的成分:
日本女生相对化妆而言更加注重护肤,日本护肤产品日系护肤品多半主打成分天然,强调无添加。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其配方含量必须完全公开,安全性及有效成分需严格把关,在严苛的质检生产标准下不通过的产品绝对无法上市。
而韩妆重化妆轻护肤,韩系护肤品很多主打草本,药材成分,像人参、海藻被应用在产品配方中。但是,除了雪花秀、后,其他产品基本上成分相似。
韩妆多数品牌都添加了香精的成分,法规允许其成分不公开,属于过敏源之一,长时间使用低劣廉价的香精对皮肤和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接下来说一下功效的区别:
日本女生非常在乎美白。在日系护肤品中美白产品都很受尊崇,像以美白闻名的小灯泡、雪肌精,pola美白丸之类的。
韩国女生护肤的第一大重点是补水,由于地区的气候的差异性,韩国大多数时间是比较干燥的,所以在护肤更加注重基础保湿。说白了无论标榜什么功效核心就是保湿,所以韩妆一般都在大学生圈子比较火。
最后说一下品牌的区别:
日系化妆品格局由资生堂、花王、高丝、POLA-ORBIS四大集团统领行业发展。三大集团下的sk2、碧柔、奥尔滨、黛珂、雪肌精、茱莉蔻也都是在中国都有口皆碑的品牌。
韩国最有名的就是太平洋和LG集团。太平洋集团下由雪花秀、IOPE、兰芝、梦妆、爱丽小屋、悦诗风吟等品牌撑起一片天。LG旗下则是靠后、欧惠、呼吸、蝶妆、菲诗小铺等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韩国产品更加注重营销策略和产品包装,基本是全网跟风一个产品,火了一段时间后销声匿迹,可以参考九朵云马油,素颜霜。
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品牌,护肤品也做得非常好。
像百雀羚、佰草集、水大夫、双妹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其实也一点不输国外的。有时间你可以多使用一下国内的护肤品。
更多护肤小秘籍,请关注我哟!
他该怎么养活孩子和老婆?
结了婚的男人月收入只有4000元。还要养活老婆孩子。如果家庭的生活状态总是以这种工资总额来应对生活的话。我想这个家里有孩子的话,确实就有一些紧张了。想一想,大人可以苦一些,清贫一些,但是对于孩子,现在的人们又怎么能甘心情愿的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过紧迫的生活呢?所以我说这4000块钱,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害得学习还得买吃的,如果孩子在上小学还得补课,还得交学费。 反正不管这孩子是在什么样的学习阶段,花销一笔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这4000元不管在一线城市或者在几线城市,都会花得很紧张。更会把挣这些钱的人折磨的有一些疲惫不堪了。所以我说在这种生活状态当中,有的人会感觉到压力重重的,所以我说在这种种压力的情况下,能不能让妻子也工作去,可能妻子去做一些饭店服务员什么的,也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这样的话,家里有7000多元,可能还勉强过日子。
我表弟家里有两个孩子,自去年跟妻子离婚以后。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归了她抚养。这个孩子每个月基本生活费才两千元。可我表弟在伊春的林业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都扣完了,也就是1800多元。就这样,他自己生活费都不够用,还得拿抚养费两千元给孩子。所以说他就明显的感觉到工作的压力了。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好一些,他利用林业工作不忙的时候,每天都去劳务市场,站大岗,卸包袱,拆大墙。反正什么苦劳力他都干。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之外,他还能挣回来三四千元,这样的话他的生活才勉强维持。这就是在我们小城里都这样的压力,你想一想,如果是在大城市里,该怎样的生活呢?所以我说要有改变生活的那种决心,也要有能吃苦的那种精神,这样的话家里的日子才会过的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