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拓微代理商有多少,南京哪里可以补办车辆大绿本?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东方城68号。要先去上牌处验车,再去大楼补办证书。拓码,1.把前引擎盖打开,工作人员会用一个胶带把你车辆代码拓下来。
2:验车,拍照对比编码什么的。结束后会给你一个信封。
3:补办证书,拿着信封去前面大楼取号补办就行,交了十元工本费。
八点半车管所开门就去了。整个流程很快,大约只用了一小时不到非常方便。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
我一直觉得我国的姓名特别讲究,名字中蕴藏一定内涵。我国的姓名不像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名字相对比较固定。比如,俄罗斯的姓名只能从那几百个名字中选择,西欧的名字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现成的名字。
由于欧美国家的很多名字都是现成的,所以你在大街上大喊一句,就有可能有好几个人回应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姓名的重名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一直相对较多,而且有些姓氏人数很多,有些字的入名率又非常高,所以我国也经常出现重名的情况。
比如,全国竟然有近30万人叫张伟。李倩、李伟、李娜、王芳、王伟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近些年,取名字也比较“诗意”,子涵、梓涵、紫涵、子轩、梓轩、紫轩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重名的历史人物,而且有些历史人物都非常厉害。重名的历史人物都在各自的区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来一起看看那些重名的历史名人。
韩信与韩信。两个韩信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处于同一个阵营。一个韩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另一个韩信是韩国后裔韩信。史书为了记载方便,将韩国后裔韩信称之为韩王信。
韩信被称为兵仙,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最大的功臣。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江山。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然后最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杀害。韩王信依靠祖上的荣光也位列汉初异姓诸侯王之一,最终也成为刘邦剪除的对象,最后逃往匈奴。
刘武与刘武。说起刘武我们可能马上想到梁孝王刘武,实际上梁孝王有个堂兄弟也叫刘武。汉惠帝也有一个儿子名叫刘武,被封为淮阳王。
李密与李密与李密。高中阶段我们都学过《陈情表》。《陈情表》也是高中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陈情表的作者为李密。此李密为西晋初年的官员,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隋唐英雄中有一位豪杰李密。此李密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瓦岗军的重要领袖,后来叛唐被杀。此外,北齐还有一位大员名叫李密。
李达与李达。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中,有一位名叫李达。一大中,李达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人,后来先后在北平大学、中国大学等大学任教。建国之后,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等职位。
1955开国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名为李达。该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长征。建国后,曾经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秀和刘秀。说到刘秀,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被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光武帝成功地将一个已经灭亡十几年的王朝拯救出来,创造了最具有中兴意义的光武中兴。
西汉时期,有一对著名的文学父子——刘向和刘歆。刘歆在汉哀帝时期曾经改名为刘秀。刘歆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非常高。刘歆和父亲编成的“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刘歆还编写了《山海经》。刘歆还是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对于儒家经典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刘歆推算的圆周率为3.15471,称之为刘歆率。此外,刘歆还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东汉建立之后,刘歆自然不能再叫刘秀,只能被改回刘歆。
李通与李通与李通与李通与李通。李通为东汉开国功臣第32名,被封为固始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曾经有一位名将李通,曾经帮助曹操击败张绣、袁绍,协助曹仁等。唐代宗李豫的第十八子名为李通。金朝的李通曾经官至吏部尚书。元代的李通是一位画家,代表作为《寓意编》。明朝永乐年间,曾经有一位知县名为李通。
马忠和马忠。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听过马忠。吴国的马忠为潘璋的部将,在临沮俘获关羽父子。蜀汉的马忠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刘备曾经评价道: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张衡和张衡和张衡和张衡。仅东汉就有两位张衡。一位张衡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月球上“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张衡的《二京赋》和《归田赋》是汉大赋的代表作,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东汉的另一位张衡是道教第二代张天师,张道陵的长子,张鲁的父亲,后被追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隋朝时期曾经有一位重臣名为张衡,后被追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号为忠。明朝前期,有一位大臣名为张衡。
中国历史上重名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汉朝卫青和明朝卫青、汉朝的陈平和现代的各个陈平、解放军中的大小陈毅、清朝的大小于成龙等。
南京有房产可以获得南京车牌吗?
一、房产和上牌没有关系,在南京居住的外地居民,除了要持有居住证,还必须提交两年社保缴纳证明。买车的所有单据,车管所申请,交派出所审核,审核过立马上牌。
二、南京上牌流程:
1、到南京车管所,进机动车办证大厅拿2张表格,一张申请表(自己填),一张登记表(只需粘车架拓码);
2、到停车场左边拍照片,拿照片后开车去检测线排队等候;
3、将照片贴到登记表上去盖章。
3、将照片贴到登记表上去盖章。
4、到办证大厅一号窗口,把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原件给工作人员用机器扫描下二维码,会给一张车辆信息表(交件时要用),再到2号窗口登记。
5、拿上所有资料赶到检测线,如果是免检车辆,也就是在登记表上划勾,很快的,记得到检测线的窗口盖章。如果是非免检车辆,要上检测线检测。
6、拿上所有资料到办证大厅6号窗口,需要交的东西有身份证复印件,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原件,机动车强制保险保单的原件(第2联),完税凭证,登记表,新车上牌的申请表、购车发票第2联、车辆信息表。交完后去3号窗口等拿一张确认单(约15到20分钟,会喊名);
7、拿确认单直接去车管所大楼的1楼24、25号窗口缴费,再去旁边的选号机选号20选1(看你运气),然后到3号窗口确认;
8、拿着确认单开车去最后面的停车场上牌照的地方先排队,拿单子先给上牌师傅盖章,再去旁边的房子里拿牌照,有牌照框就不要买,装个防盗螺丝。装好后就地照一张像;
9、开车到环保房子贴环保标志(一张贴纸,一张卡,贴纸自己贴,卡有师傅贴);
10、开车到办证大厅18窗口,拿上行驶证、登记证书。
卫生间陶粒回填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据我所知,卫生间回填陶粒价格比较高,具体价格如下:1、南京市江宁区阳山建材经营部,报价150元2、萍乡拓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报价850元3、南京星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报价165元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蔡京高俅的下场如何?
1126年,81岁的蔡京,装了满满一船金银珠宝,仓皇逃离京城。然而一个月后,蔡京竟活活饿死在长沙,死后连棺木也没有,直接被以布裹尸,胡乱扔进乱葬岗了事。
直到临死前,蔡京才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哪怕他不吝金钱,也无人愿意卖给他一碗粥、一粒米。只要听到“蔡京”这个名字,潭州人人义愤填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谁能想到,如今这个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的“老乞丐”,仅在8个月前,还是呼风唤雨、权倾朝野的当朝宰相。
繁华三千终成梦,转身一世皆成空。
想到这儿,蔡京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钻营半生、丰己营私、本以为能让子孙后代高枕无忧,谁知他刚被逼离任,8个儿子,就被处死了3个、流放了3个,剩下的两个,1个早夭,1个成了皇帝的上门女婿,蔡家满门,无一得以善终。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他一定会像老上司王安石一样,做一个力挽狂澜的贤相吧?
毕竟,蔡京虽然品行有亏,但执政能力却是一流的。
历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想成为遗臭万年的“奸臣”,那也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蔡京、高俅是如何上位的?
1125年12月,宋钦宗赵恒刚接下大宋这个烂摊子,就收到了太学生陈东的一封弹劾奏疏。
当时,金军南下大举攻宋,眼看就要兵临汴京城下,危亡之际,陈东冒死上疏,请新帝诛杀“六贼”,以谢天下。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
这“六贼”分别是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和童贯,他们不仅是太上皇宋徽宗的“得力干将”,更是导致金兵入侵、北宋覆亡的头号罪臣。
与这六个人相比,身为太尉的高俅,显然作恶还不算多,所以,他未被列入“六贼”之中。
不过,你可千万别以为高俅是个善类。
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浒传》里,高俅高太尉“荣登”恶人榜榜首,其卑鄙无耻程度,甚至超过了“六贼之首”的蔡京。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而北宋的奸臣是“妖”出天际的,如果不是选错了方向,他们本该另有一番作为。
1、蔡京:政治智慧与艺术天赋齐飞的治国之相
蔡京,字元长,福建兴化人,23岁考中进士后,正式进入仕途。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步从地方小官,累迁至中书舍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
可以这样说,在整个徽宗朝,蔡京的政治智慧,无人能敌。
这从三个方面就能看出来:
其一、宋徽宗执政25年,换了12个宰相,每个宰相的任期平均只有两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蔡京竟先后四次为相,任期长达17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其二、蔡京曾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王安石曾多次称赞他有“安天下的宰相之才”。
然而,元祐更化后,新法被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受到极大牵连,他们或被贬或遭废,而新党的骨干——蔡京不仅安然无恙,还迅速洗白了身份,得到了新领导司马光的赏识。
在和蔡京打过一次交道后,司马光若获至宝,公开赞扬道:“若人人都能像蔡京一样,何愁天下不治?”
“光喜曰: 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宋史·奸臣传》
能在两个敌对的阵营里活下来,而且还能做到游刃有余、步步高升,蔡京的手段,可见一斑。
其三、蔡京担任宰相期间,国库充盈、商业兴盛,京城内外“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我们熟知的举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张择端绘制的此时京城景象。
此外,蔡京还切实关注民生、将北宋的救济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造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让大量的孤儿、难民、孤寡老人等,不仅有了免费的衣食住所,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救助,以致“天下穷民能饱食暖衣,犹有余峙”。
除了有治国之才外,蔡京还是一个盛名在外的“大才子”。
第一、蔡京的书法一绝。
蔡京的字,博采诸家众长、气势雄浑、自成一体,当宋徽宗还是端王时,就曾高价购买过两把扇子,只因扇面上有蔡京亲手题的字。
若不是蔡京被列入了《奸臣传》,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里的“蔡襄”,恐怕就要换成蔡京了。
据说有一次,蔡京曾问米芾:“当今书法谁人最好?”
米芾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属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又问:“其次呢?”
米芾骄傲地说:“那之后便是我了。”
“宋人之书,终于蔡京、蔡卞、米芾,殆即三人所定与欠!”——《四库全书提要》
第二、蔡京精通音乐、诗词、建筑等。
众多周知,宋徽宗的艺术造诣不凡,在满朝文武大臣中,能让皇帝引为知己的幸运儿,只有蔡京。
宋徽宗抚琴,蔡京能准确从琴声中,听出皇帝当下的喜怒哀乐;
宋徽宗作画,蔡京能详加点评,当即指出皇帝的得意之笔;
宋徽宗想要一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 蔡京就亲自监工,为皇帝打造了一座巧夺天工的“艮岳”;
……
不得不说,奸臣蔡京,是个全才,也是个奇才!
2、高俅:靠球技征服皇帝的禁军首领
与蔡京相比,高俅的学术平平、能力平平,实在找不到什么出挑的地方,他唯一能为人称道的,就是长了一对好脚、踢得一脚好球。
此外,高俅的运气实在是好,因为他一出场,就遇到了三个贵人。
高俅原本是苏轼身边的小吏,苏轼被贬出京城后,就把他推荐给了驸马都尉王诜,当了一个杂役。
偏巧这王诜有个臭味相投的好友,叫端王赵佶。
"高俅者,本 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以属王晋卿。"——《挥麈后录》
故事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一天,赵佶向王诜借了一把梳头的篦子,赵佶用后,觉得这篦子样式很新颖,就忍不住夸赞了几句。
王驸马随即回道:“这样的篦子,我刚好有两把,稍后我让人把那把新的送到你府上。”
负责跑腿的这个人,刚好就是高俅。
当时赵佶正在府中踢球,高俅一时看得兴起,竟把自己送篦子这事给忘了。
等他回过神来,赵佶已经注意到他了,便问道:“看你那么入神,你也会踢吗?”
高俅也顾不上谦虚,当即撩起衣襟,就下场了。
这一踢不打紧,高俅直接将赵佶踢成了粉丝兼球友。
王诜乐得成人之美,于是,高俅又转换门庭,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宋哲宗无子驾崩,端王赵佶意外成了大宋皇帝,是为宋徽宗。
而高俅作为“潜邸旧臣”,也跟着鸡犬升天,仅凭踢得一脚好球,就官至太尉,掌管禁军长达20年。
我们常说一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蔡京、高俅不仅身怀绝技,而且身居高位,所以,一旦他们开始作恶,带来的危害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蔡京、高俅是如何锅国殃民的?
蔡京是一国宰相,执掌行政机要;高俅身为太尉,统领皇城禁军。
他们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控制军队,最终用自己匪夷所思的行径,把北宋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结党营私、祸乱朝纲
1102年,蔡京成功拜相后,随即开始在朝中排除异己、结党营私。
作为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蔡京继老师之后,逐渐成长为新党的核心领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心腹党羽布满朝堂。
为了巩固新党的势力,蔡京将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元祐党人”,列为“奸党”,统统赶出了朝廷,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识、有志的治国之才。
这之后,蔡京又通过卖官鬻爵,将大量依附自己的无能之辈,安排进中枢部门。更猖狂的是,一旦有人上疏反对,蔡京便痛下杀手,将对方赶尽杀绝。
“至蔡京用事,师法安石,而残狠过之,议己者置之死地。”——《宋朝诸臣奏议》
经过这次“大换血”,蔡京在朝中一呼百应,满朝文武争相投入蔡京门下,北宋朝廷腐败日盛、阿谀奉承成风。
2、极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整个封建时期,北宋军队是出了名的“弱”。
1126年,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北宋守军数倍于敌,谁知竟望风而逃,连个像样的反击也组织不起来,以致金军长驱直入、俘虏了徽钦二帝、血洗了东京城,酿成了惨绝人寰的“靖康之变”。
究其原因,这固然和北宋“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军事制度有关,但统领禁军的高俅,也要为此负很大责任。
禁军,本来是守卫京师、保护皇帝安全的,但高太尉却把这支举足轻重的队伍,变成了自家的“工程队”和“保安”。
高家需要建房造屋,几十万禁军便是他的泥瓦匠;高家需要积累家庭财富,数百万两禁军军饷便进了高俅的腰包;高家人要出行,禁军便要时刻保障他们的安全……
“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靖康要录》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禁军为高俅干私活,不仅没有额外的工资和补贴,反而还要自己倒贴钱。
原来,高俅在选拔禁军时,就专门挑选那些身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以保证他们即便失去了军饷,也能出去打工、做活,靠自己的手艺挣到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禁军不是忙着为高俅干私活,就是忙着出去挣钱、贴补家用,谁还有心思、有时间参加操练呢?日常不操练,军队的战斗力又怎么会强呢?
就这样,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高俅终于带坏了军政,把本就先天不足的北宋军队,变成了一群“纪律废弛、军政不修”的酒囊饭袋。
3、贪污腐化、盘剥人民
蔡京、高俅的生活过得有多奢华呢?咱们以蔡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据说,蔡京喜欢吃鹌鹑羹,而为了做出这一道菜,要杀掉数百只鹌鹑,因为能入菜的,只有鹌鹑的舌头;
此外,蔡京还喜欢吃蟹黄包子,他吃一顿包子就需花费1300多贯钱,相当于40户中产之家的全年收入,而且,蔡府的厨房分工极其细致,有的婢女终其一生,只负责切葱丝。
而北宋宰相的正常俸禄,只有每月300贯钱,显然,单靠蔡京的工资收入,是无法满足他的奢华需求的。
怎么办?
为了弥补巨额亏空,蔡京卖官鬻爵、“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致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币制混乱、民怨沸腾。
4、腐蚀皇帝,让宋徽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昏君
宋徽宗刚登基时,也曾想做一个有为之君。
可惜,他最终败给了自己的欲望和他人的推波助澜。
这其中,蔡京“功不可没”。
我们常说:俭以养德、廉以修身。
可蔡京却对皇帝说:“节俭是陋习,身为皇帝,就应该敞开了花钱,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经济、让万邦臣服。”
总之就一句话:皇帝就得怎么奢华、怎么费钱,怎么来。
一次,宋徽宗在大宴群臣时,用了五盏玉质的杯子,不过他觉得太过奢华,就想换套更质朴的酒杯,谁知被蔡京当场拦下了:
“陛下是天下之主,理应享受全天下人的供奉,区区玉器,有什么要紧的呢!”
为此,蔡京还独创了一套“丰亨豫大”的理论,生生地把宋徽宗往昏君的路上,又狠狠向前推一把。
帝尝大宴,出玉琖、玉卮示辅臣曰:"欲用此,恐人以为太华。"
京曰:"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宋史·奸臣传》
而在宋徽宗身边,像蔡京这样的“推手”,还有好多个。
就这样,北宋历经百余年攒下的家底,被几个逢迎讨好的奸臣和一个穷奢极欲的庸主,败了个一干二净。
1127年2月,徽钦二帝被金军掳走北上,北宋正式灭亡,那蔡京、高俅的结局如何呢?
蔡京、高俅的最终结局怎么样?
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认前朝人。
这话用在蔡京等人身上,尤其合适。
宋钦宗被逼登基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宋徽宗昔日宠信的股肱重臣。
蔡京作为第一批处理对象,先被迫离任,后被发配海南,当走到潭州(今湖南长沙)的一座寺庙时,因无人愿意施舍给他食物,最后活活饿死了。
临死前,他幡然悔悟,留下了一首无限悲凉的《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与蔡京相比,高俅的结局好得出人意料。
他既没有被免职流放,也没遭下旨斩杀,靖康之变前,高俅高太尉得以在京城,寿终正寝,终年56岁。
他死后,宋钦宗还打算挂服举哀,以示荣宠。在吏部侍郎李若水的劝阻下,宋钦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见,在宋钦宗心里,对高俅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宋史·李若水传》
蔡京、高俅同为祸国殃民的奸臣,为什么结局却如此不同呢?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和太上皇宋徽宗的关系不同、对宋钦宗的皇权威胁不同。
宋徽宗退位时,前宰相蔡京,一见形势不利,急忙举家南迁避难,危难时刻,他不仅扔下了新主子,连老主子也一并抛弃了;
而高俅因受到宋徽宗的死党——童贯的排挤,未能与宋徽宗成功南逃。
谁知,高俅却因祸得福,被宋钦宗误认为是“自己人”。
此外,蔡京、高俅在朝野中的口碑也不同。
蔡京作为“六贼”之首,自然被朝野上下看作是国之大害,一旦时机成熟,弹劾蔡京的人一定比弹劾高俅的人多。
而高俅虽然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知恩图报。
凡是帮过高俅的人,高俅都会铭记于心,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比如,高俅曾受过苏轼的恩惠,当蔡京振臂一呼,号召同僚对苏轼及家眷进行迫害时,高俅非但未参与其中,还逆势而行,对苏轼的子侄们伸出了援手。
“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宋史》
正因为高俅的这一“善举”,所以,朝中上下对他多有赞誉,高俅也因此未被正史写入《奸臣传》。
总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有什么样的天子,身边就有什么样的大臣。
古往今来,人们大多斥责蔡京、高俅奸佞贪婪、危害无穷。
殊不知,像宋徽宗赵佶这样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国之大害。
他痴迷修道、享乐,什么都爱,就是不爱大宋的江山和子民!
他擅长书法、绘画,什么都会做,就是不会做皇帝!
明君和贤臣互相成就了彼此,而昏君和奸臣则互相毁灭了彼此。
遇上这样相害相杀的君臣,北宋焉能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