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全国服装批发市场货源,由家良品是牌子吗?
由家良品是国产牌子。
由家良品(Free fashion) 中国自主中高端品牌,2012年以快时尚连锁经营模式,直至2015年开始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女装连锁品牌。
由家良品,自2002年第一家连锁经营店,迅速以六安为中心,向周边发达城市延伸。分别位于,合肥,六安,淮南市,巢湖,芜湖,铜陵。由家从经营第一家店开始,就是以快时尚的路线,买手品牌连锁经营。
自2012年开始自主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女性品牌店。
伪军的军服为何各式各样?
伪军在二战中任何一个被侵略国家都有,但是无论哪国伪军的军服,都没有中国的伪军军服花样多。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伪军军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为什么伪军军服式样那么多?
投靠日军的目的不同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到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候,都有一些民族败类认贼作父、为虎作伥。
抗日战争中,有很多人投靠日军,当了汉奸、卖国贼。
同样当卖国贼,目的各不相同。
石友三、孙殿英这样的军阀,一直奉行有奶就是娘的做人准则,谁强大就跟谁,谁给的狗粮多就跟谁,投靠日军纯粹是为了蝇头小利。
溥仪对退出历史舞台心有不甘,他投靠日本人,是为了利用日本人的势力恢复爱新觉罗在中国的统治。
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是对抗日前景悲观失望,立场产生动摇,才鬼迷心窍当了汉奸。
而德王依附日本人,则是为了分裂中国,在内蒙古建立独立王国。
投靠日军的时间不同
溥仪投靠日本人时间最早,是在1932年;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于1935年;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后;德王和李守信狼狈为奸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于1939年;
汪精卫投敌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时间是在1940年;孙殿英叛变是在1943年。
所在的区域不同
溥仪的伪满洲国控制区域在东北,“华北临时政府”控制区域在华北;德王和李守信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地盘在察哈尔和绥远省(今内蒙中部);汪伪政权控制的区域是南京、上海和杭州。
这些卖国求荣的汉奸政府组成的军队,因为地域不同,投靠日军的时间不同,当汉奸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可以说各怀鬼胎。
他们都是为日本侵华服务,有时候也相互勾结,比如汪精卫就曾经到蒙古那里“视察”;但他们关系是平行的,谁都不服从谁的领导各自为政。
而且日本侵华战争打得也不是那么顺利,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没有能如愿以偿灭亡中国,他们也没有能力对这些伪军进行整合,所以那些伪军各行其是,军装也是自行设计,没有统一的款式。
不像二战时期的苏联“伪军”"俄罗斯解放军",是在弗拉索夫的领导之下,统一编制统一军装。
以上我们所说的伪军,都是规模较大、阵容比较整齐的伪军。抗战期间投降日军的中小伪军,就更是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这些小股伪军,军装就更是非常任性,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
伪军军服特色
伪满洲国的满洲国防军,对日军最忠诚,是日军的干儿子,武器装备最好,军容整齐,军装也最上档次。
军装仿效旧日本陆军无论带革采用斜革、军衣的胸与腰拥有口袋、正衣袖章的设计、正肩章与正帽等也继承了其独自的特色。
军帽、战斗帽的帽章也为旧日本陆军的五芒星型,使用满洲国国旗的黄、黑、白、青、红色的五色星章。
汪伪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治安军跟国军军装大同小异。
汪伪军军装的军服颜色比重庆军服的绿色更嫩一些,而重庆国军的军服相对偏黄一些。
汪伪军军服的青天白日帽徽外面有一个红色的圈,汪伪军军服配“和平建国”臂章。
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伪军部队叫华北治安军、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总规模达到12个团,人数9万人。
皇协军是伪军中最坏的,可以说作恶多端。
抗战时期,华北流行着一句民谣:“皇协军真正坏,看见老头往屋拽,左手挡、右手盖,指头缝里钻进来。”
早期的华北治安军,大多穿北洋军军服,帽徽为北洋五星帽徽。后期则完全按照昭五式军服进行设计。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的伪军部队叫“蒙古军”,蒙古伪军的军服跟满洲国防军军服近似,军官佩戴日式战斗便帽。
淮南近20年的变化?
感觉淮南人口明显减少了,街面上有些冷冷清清,商场里购物的人还没有营业员人多。20年前,蔡家岗的香港街非常繁荣,平时人流量就很大,特别是星期天人更多,两边的店铺里、街面上的人真是摩肩接踵,恨不能鞋都能踩掉。
南面卖童装、箱包,中间卖服装和布匹,北面和西面还有卖鞋和化妆品的,物资丰富价格便宜,还可以砍价。
淮南哪里卖的男装便宜好看?
东城市场,东城市场是以前淮南最大的服装大卖场,现都转到商贸去了。
为了竞争东城市场衣服比较便宜。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
谈及对日本的深远影响,除了徐福之外,还有鉴真。
鉴真被日本人奉为医药始祖、日本律宗初祖,此外,鉴真还传授了日本人大量关于饮食、酿造等方面的技艺,对日本的影响极其深远,就算当下,日本人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鉴真”的身影,下面一起来看看,鉴真东渡日本,到底从我国带去了什么?
鉴真从小沙弥成长到佛教著名僧人
公元688年,扬州佛教盛行,寺庙有30多座,是各地僧人交流佛学的主要城市,而鉴真就出生于扬州。
正因为佛学气息浓厚,鉴真在父亲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701年,此时年仅14岁的鉴真,就已经决定在大云寺剃度出家,师傅赐其法号为鉴真。
公元705年,著名弘法传戒僧人道岸来到扬州,在大云寺交流过程中,注意到了跟随智满禅师修行的小沙弥鉴真。
没过多久,鉴真便去光州大苏山拜访道岸,道岸愈发觉得鉴真身具慧根,于是给他授戒。
公元707年,道岸受朝廷相邀,需前去长安弘扬佛法,于是鉴真也跟着道岸一同前去。
公元708年,鉴真在佛教鼎盛的洛阳,真正开始学习佛法,后来到了长安之后,鉴真在道岸的引荐下,更是有幸拜入弘景门下。
佛教派别众多,有天台、法相、华严、密、禅等等,而弘景和道岸都是德高望重的律宗传人,这一脉讲究“内心巩固、止恶兴善”。
鉴真在长安期间,不仅佛学方面的造诣不断提高,他还遍访名僧、博览群书,以至于鉴真还懂得很多医学、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类知识。
公元713年,鉴真在学习数年后便回到了扬州,并且开始真正从事宗教社会活动,后来又融合相部宗、东塔宗两派知识,短短几年光景,他就成了江淮一带的有名僧人。
鉴真的日常活动包括宣佛教戒律、建立寺舍、造佛塑像、缝纳袈裟、救济贫病、抄写经卷、度人授戒等,在此过程中,鉴真广收门徒,很快,鉴真在江淮一代的佛学地位越来越高。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日本的佛教起源大概在6世纪中期,在接受佛学熏陶后,日本对佛学尤为推崇,奈良时期,日本更是以佛学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政治体系,但在众多佛学派系中,律宗显得十分薄弱,不仅律学戒师没几个人,就连受戒制度都很混乱,所以日本佛教决定派僧人前去大唐,希望有律宗名僧前来日本。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荣叡和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他们表达了来意,诚恳希望鉴真能去日本讲律授戒。
鉴真在思考一番后,决定同意前去日本,并且还有21名弟子一同前往,就这样,鉴真开始了坎坷的六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
由于当时江浙一带海盗猖獗,朝廷禁止民间私自造船渡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鉴真只能秘密准备东渡事宜。
公元743年,本来一众弟子准备好了船只和食物,马上就要出发东渡了,结果如海被道航质疑佛学造诣不够,不让他去日本弘扬佛法,如海一气之下,将秘密东渡的计划上报给了衙门,并且还说鉴真等人勾结海盗,最后导致船只被官府没收,道航、荣叡、普照等人也被拘禁,第一次东渡计划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东渡
等到官府查清此事后,原先被拘禁的僧人被放了出来,后来经过约4个月的秘密准备,此时已是隆冬,鉴真等人在扬州登船,可惜当船只航行到长江口时,突遭巨浪袭击,船只被毁,各种随行物品散落四处,众人上岸后只能放弃第二次东渡。
第三次东渡
众人花了一个月修船,修理完之后,再次东渡起航,可结果这次遇到了大风,船只停靠在港口,经过一个月的等待,风力逐渐变小,众人扬帆起航,可结果还没几天,船只又触礁了。
不仅各种佛学经卷被海浪卷走,还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余活着的人只能游向附近的荒岛,幸亏被附近渔民所救,否则就只能全军覆没了。
第四次东渡
众人得知鉴真在阿育王寺修养后,便慕名而来,同时,鉴真打算第四次东渡的消息也传了出去,考虑到前三次的危险,众多虔诚的信徒,害怕鉴真不幸遇难,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向官府申诉,后来官府出面软禁了鉴真。
第五次东渡
鉴真被软禁监视了整整3年,3年后,官府认为鉴真已经放弃了东渡计划,所以很多管控也逐渐松懈。
但鉴真东渡的恒心没有任何动摇,这次他们的船只航行到了海南岛,由于物资匮乏,他们下岛休整,结果荣叡和祥彦因劳累过度接连圆寂,这两人的离世,对鉴真来说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打击,再加上鉴真长期饱受暑热,身患眼疾的他,最终不幸双目失明,第五次东渡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第六次东渡
鉴真双目失明的11年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东渡日本的想法,这次他选择乘坐日本遣唐使的船只东渡,结果途中不幸遭遇暴风,鉴真所乘坐的第二艘船只,幸运的漂到了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至此,鉴真历经无数坎坷后,终于抵达了日本。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实际上,鉴真东渡并非鉴真一人,而是一整个僧侣团队,例如其中有擅长烹饪、书法等人,整个团队给日本带去的是唐朝各种先进的文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宝贵的中医药技术
鉴真从大唐带去了很多中草药,例如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等等,日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较为浅薄,当地基本没什么中药医师,所以失明的鉴真,亲自用手摸、用鼻嗅、用嘴尝等方式,来辨别草药的真伪与质量。
鉴真不仅将这些中医药技术全部传授给日本人,还将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等炮制学,中药制剂膏、丸、散等的炮制方法也一并传授给他们。
后来鉴真团队将所有关于中医药的知识,都写进《鉴上人秘方》中,鉴真也一举奠定了他在日本医药界的崇高地位,因为鉴真被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2.豆腐
僧人长期不吃荤,身体很容易缺乏蛋白质,到了日本的鉴真发现,日本人别说是僧人,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缺乏蛋白质,因为当时的日本生产水平落后,老百姓基本都吃些素食,吃肉基本看不见。
于是鉴真用日本黄豆制作出了豆腐,让日本不管老百姓还是僧人,都经常吃些豆腐,以此给身体补充些蛋白质。
时至今日,豆腐依旧是日本人的主要食物,除了豆腐之外,日本现在非常流行的味增(调味料),也是鉴真从大唐带过去的。
3.茶叶
当鉴真抵达日本后,仍然保留着每日饮茶的习惯,再加上日本皇室不断来拜访鉴真,导致这股饮茶的风气,很快由日本皇室,传遍了整个日本上下。
即便如今,日本人还保留着高度重视茶道的习惯。
4.佛学经书
鉴真带过去的佛学物品包括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药师像等大量佛、菩萨雕像绣像;《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玄义》等各类佛经;《四分律》六十卷等各类戒律及注疏以及各类珍贵文物和工艺品。
如今鉴真备受争议的是,很多人认为,鉴真把王羲之真迹《丧乱帖》带去了日本,导致如此重要的文物流落海外。
目前王羲之的《丧乱帖》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关于《丧乱帖》如何流入日本,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日本在公元630~894年,经常派遣使者到大唐来学习各种文化技能,总人数超过5000人,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将《丧乱帖》带去日本的。
第二种说法是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时,将《丧乱帖》给带了过去,不过目前这种说法,暂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也不能肯定说是鉴真带过去的。
不管怎样,鉴真团队将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日本,确实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对日本的后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