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散货都是在哪来的货源,你们作为顾客会纵容自己的孩子偷吃东西吗?
如果是禁止试吃的,个人还是觉得不能允许孩子吃,跟平常到人家家里一样,没有别人允许是不能吃别人家的,玩别人家的东西。这就是家庭教养问题。
随便吃东西,怕孩子养成到在外面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有可能给孩子带来风险。
现在比较普遍的是干货区,比较多人会在那试吃,虽然也写着禁止两个大字。可能这个也跟中国国情有关吧,看到散货买之前想知道好不好吃,好吃就买。我觉得这个超市也应该能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其实绝大多数顾客试吃,不是为了贪小便宜!毕竟吃了也不能长肉!
其他区域基本没看到试吃了,如果有,也就是算是小偷行为了,那该报警的报警,该处理的处理,不能当成一般顾客!
变形金刚mp08钢索散货有几种?
散货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即玩具拆出后的单体(可能是无配件纯主体),不论是KO还是厂货,拆出的都叫散货。
分类还是主要看原来没拆之前的版本(可能是日版、美版;KO、厂货;原版、再版等)。
可以发展自己的加盟店吗?
1.很难。连锁说到底是货源品质、装修风格、销售特色、推广体系和品牌价值的集合。如果最基本的货源都是散货,就是在产品的基础层面不成熟,那其他方面估计也没有成熟体系和经验。
2.其实,现在连锁可以不考虑单纯做服装店这种业态了,可以把服装和其他业态整个在一起。比如:健身设备可以和餐馆一起,咖啡可以和汽车一起,玩具可以和教育一起。以人为中心,而非以货为中心是未来的趋势。你可以试试,挑几个最喜欢的,把第一家店先做好。
辽宁舰一小时耗油25吨?
近日,根据澎湃新闻消息:我国海军大校高秀成介绍,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其中一艘055型大型驱逐舰、两艘052D型驱逐舰、一艘054A型护卫舰和一艘大型舰队补给舰——“呼伦湖”舰为其保驾护航。
而这艘“呼伦湖”号补给舰(901型,舷号965)就是为“辽宁舰”等海上大型航母舰队提供后勤补给用的,其中就包括了辽宁舰在巡航过程中使用的燃油。“呼伦湖”号补给舰也被军迷们称之为“航母奶妈”。
一、辽宁号航空母舰烧的是重油
辽宁号航空母舰这个大家伙曾用38天行程、历经数万海里完成了跨海训练任务,中国这艘常规动力航母能海巡38天,那么它的油耗问题到底怎么解决的呢?
辽宁舰的动力核心是由4台乌克兰制TB-12蒸汽轮机组成,它们加起来的总功率为14.9万千瓦。除此之外,辽宁舰还拥有8个大锅炉,这些锅炉是专门用来生产蒸汽的,毕竟是常规动力航母,所以需要通过锅炉烧水而产生蒸汽,通过蒸汽冲击轮叶片,高速运转的轮叶片再去带动螺旋桨旋转。那8个大锅炉里烧的就是重油,重油是通过原油提取汽油和柴油剩余的重质油,具有分子量大、粘度高的优势。重油的比重在0.82~0.95之间,热值在10,000~11,0000kcal/kg,闪点为180~330℃。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和部分的硫磺、微量无机化合物等。
二、辽宁舰很耗油,但是一次加满油可以半个月不用考虑燃油不足的问题。
辽宁舰在TB-12发动机的推动下,马力达到了20万匹。前面提到辽宁号上面8台蒸汽机都是烧重油来供给这台20万匹马力发动机,所以大马力发动机推动庞大的辽宁号航母,耗油量必然是惊人的。
按照辽宁舰以18节巡航速度为例,24小时能跑800公里,其耗油量每100公里约为60吨,平均每天航行800公里左右,所以每天耗油大约500吨左右。一个月就是15000吨左右。
辽宁舰在出发前装满油箱能携带约6000~8000吨重油,取平均值满油7000吨为例,同时按照每天耗油500吨来计算,辽宁舰一次性装满油就能航行14天左右,能跑20000公里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半个月,半个月都不用加油。
三、辽宁舰远航时出现燃油不足的情况怎么办?
航母远航超过半个月时靠本身装满的油肯定是不够的,中途也不能像陆地上汽车那样去加油站加油,这时候“呼伦湖”号补给舰就起作用了。这么说吧,这种大型补给舰就好比是辽宁号航母的“海上临时加油站”,之前的8艘903型补给舰航速只能不到20节,不能完全满足辽宁舰的全面补给,如今呼伦湖号的出现则完全可以满足。因为呼伦湖号航速可以达到25节,可以说是补全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最后一块短板。
在辽宁舰燃油、原料不足时,呼伦湖补给舰能为辽宁舰的燃料箱提供3.3次加满油,让辽宁舰的作战半径提升到4680海里。呼伦湖号补给舰左侧有4个补给站,右侧有3个,完全可以满足辽宁舰的需求。
另外,901型2号大型补给舰“查干湖号”也已经服役,性能和补给能力均和“呼伦湖号”相当,如果辽宁舰需要更远距离的巡航,那么2号901型补给舰就会跟上,进一步增强和满足辽宁舰的补给需求。据媒体报道还有另外两艘大型补给舰正在建造中,所以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补给舰出现在大型航母身旁保驾护航。
总结一下:汽车没油有加油站,战机没油有空中加油机,航母燃油不够则有大型补给舰提供支援。
所以请大家完全放心辽宁号航母在燃油不足时的情况!中国海军必将越来越强!
每样东西都在门口挂上原价卖?
静观其变,保持并提升服务质量,不要和他打价格战,那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生活中我也有朋友是小型超市经营者,居所附近也开了好几家小超市,其中有一家目前已经转让了三次,但还有两家屹立不倒,生意都还不错。
个人观察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虽然两个超市相隔很近,但每天的菜价和快消品价格竟然会有很大出入。例如,左边这家白菜卖一元一斤,右边这家白菜卖七毛一斤,都是同样质量的白菜,价格却有所不同。同样,左边这家的生菜卖两元一斤,右边这家却要卖两块五一斤。像我这种人一般都会潜意识地认为菜价都是大行大价,没想过距离这么近的两家超市在价格上还会有差异。而一些老年人或家庭主妇却很清楚,她们会货比三家,挑到最便宜实惠的商品。
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我作为局外人一直搞不明白是为什么。后来我曾问过那位同样经营小超市的朋友,他的一番话才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他说这是两个超市经营者的共同策略,让一些每天都有消费需求的快消商品出现差价,有利于吸引不同的顾客,从而带动其它商品的销量。结果,无论是哪家的顾客,最终都认为自己买到了便宜的商品,对于两家超市来讲,则是双赢。
回到问题中,个人可以给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小超市生存本就不易,千万不能和同行打价格战。
类似问题中那个新开超市按照原价卖商品的做法,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用价格优势夺取客源。其实,这种做法很愚蠢。既然是小超市,资金必然有限,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不会长久,而习惯了优惠价的客户一旦得不到便宜,便会产生心里落差,甚至从其它方面挑超市的毛病。最终,把价格调回去的超市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亏了本,也影响了同行的生意,路子越走越窄,只能关门大吉了。
小超市和小超市之间很难有本质上的差距,所谓的进货渠道差异都不算优势。
在进货渠道上,小型超市和那种大型超市根本没法比,想要通过进货渠道打垮同类型竞争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简而言之,你能找到的货源,对方基本都能找到。超市想要赚钱,必定需要利润空间,打价格战无疑是最差的选择。想要通过所谓进货渠道上的优势挤垮同行,也只是天方夜谭。当然,不排除例外,有可能某个超市会在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上获得微小的价格优势,但整体来讲基本没什么影响。
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更新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是良性竞争的选择。
小超市和大超市还是有区别的,一般开在小区附近或者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主要服务群体是住在周边的老客户回头客。鉴于这个特点,根据顾客需求适时更换商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是小超市的生存之道。其实很多老客户就是一个习惯养成,只要价格相当,他们更喜欢去让自己感觉舒适的超市购物。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和超市的服务质量有着很大关系,待人和气时不时抹去零头,逢年过节搭配一些小礼品,往往能让顾客感到一丝人情味,也会增加回头客。
总而言之,和气才能生财,小生意还是需要脚踏实地才能长久。那些动辄就真把“商场当战场”的,大都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