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丰货源除了饰品还有,蒙古族的起源在何处?
蒙古族要论族源,很早了。
匈奴时代的东胡,以及后匈奴时代的鲜卑、柔然都与蒙古族有密切的传承联系,但真正奠定蒙古民族的,还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也不是凭空就变出一个民族的,首先,得有个传统的并不稳定的草原部落联盟式民族的架子。
而这个部落联盟式民族最核心的组成因子:是由血缘纽带联系的氏族、政治纽带联系的部落构成的。
比如突厥人的最初因子,就是阿史那部和阿史德部,接着团结了执失部、苏农部等。依靠这些蓝突厥的团结力量,一步步发展壮大,先吞并铁勒各部,在推翻柔然。到最后,铁勒人都被刻上了突厥的印记,一步步发展出今天繁多的突厥语民族。
再比如回鹘人的最初因子,就一个药罗葛部,在突厥内乱的过程中,药罗葛部不断团结其他部落,拉拢了胡啜葛、啜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这九小部落(或氏族),最终形成回鹘人,接着又在归顺唐朝和后突厥的过程中,团结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等铁勒部落,征服拔悉密和葛逻禄(当然拔悉密和葛逻禄又叛出去了),最终形成庞大的回鹘,回鹘灭亡后,庞大的人口填入了契丹人、乃蛮人之中。西迁的人口,最终形成裕固族、东部维吾尔族、部分中玉兹哈萨克人等等。
而成吉思汗之前、已经形成了初步民族认同的“蒙古人”的最初因子,就是“尼伦蒙古”。
按照《蒙古秘史》的记载,蒙古族最早的先祖,是一个叫苍狼的男人和一个叫白鹿的女人,他们夫妻渡过呼伦湖,来到了斡难河的源头肯特山,过着小日子。
《蒙古秘史》指明了他们远祖的来源,而这个来源,跟鲜卑族的源头暗合。都在呼伦贝尔一带。
接着我们说苍狼和白鹿,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民族传说中的人类先祖一样,直接就繁衍出一个民族,而是过了好几代,还是一个小家庭而已,连家族都算不上。
直到有一天。
这个小家族的小儿子朵奔篾儿干,有一天在肯特山附近的一笑小河边看到了一群外族人,这些外族人的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美貌的贵族少女。朵奔篾儿干被少女迷住了,但他没有抢亲的实力,只能跑上去主动提亲。
而这个贵族少女,就是尼伦蒙古的超级祖母——阿兰豁阿。也就是说,尼伦蒙古各部,都是她的后裔。
阿兰豁阿,是一个豁里·秃马惕人,豁里人是唐代骨利干人后裔,秃马惕是唐代都播人后裔。
图中红线为尼伦蒙古父系(只是认同,并非实际父系,详情见下文)来源迁徙方向,黑线为尼伦蒙古母系来源迁徙方向。
骨利干和都播,虽然都属于古代突厥语系共祖铁勒人集团,但这两个部落联盟势力弱小,既没有在后突厥搞出什么大事,也没有入股回鹘汗国,所以他们一直默默无闻。既不被突厥人认可,也不被铁勒人认可,也没有被回鹘当自己人。所以他们最终都在蒙古语部落兴起的时代,蒙古化了。
这时候很多人可能问了,你不是说阿兰豁阿是蒙古的超级祖母吗?阿兰豁阿同时代怎么被蒙古化啊,蒙古人都没生出来呢!
上面这个理解,是大大地错误的。
因为阿兰豁阿只是尼伦蒙古(即黄金家族直系血亲)的超级祖母,而阿兰豁阿的同时代,蒙古人已经繁衍了好多了,只是那时候他们不叫蒙古人,而是被突厥人叫做鞑靼人,被汉人统称为蒙兀室韦,意思就是蒙兀(蒙古、鞑靼)和室韦融合而来的。
而阿兰豁阿的父亲,一个当时还说不清到底是突厥人还是蒙古人的豁里·秃马惕部落的小贵族,是来肯特山投奔当地的一个大部落——乌梁海部的。
乌梁海部,这个名字大伙肯定熟悉,他们的的确确是蒙古人,但不是黄金家族直系血亲,他们在阿兰豁阿出生以前,这个蒙古语部落就已经在肯特山繁衍了。
而阿兰豁阿的父亲为什么要带着家人南迁呢?
因为豁里·秃马惕部落的首领,下了一条禁止狩猎貂鼠的禁令,大伙都知道,这极北地区的游牧部落,就指着弄点貂皮去当商品换东西呢。这个禁令下达,还让不让人活了?所以阿兰豁阿的父亲,是带着家人,逃离部落来肯特山讨生活的。
大概阿兰豁阿父亲最想攀附的人,是乌梁海部落的贵族,但他目前的状况是又穷又缺劳力,所以阿兰豁阿就被父亲嫁给了朵奔篾儿干。毕竟,朵奔篾儿干这个小家庭虽然弱,但也是个地头蛇嘛。
结果……
朵奔篾儿干和阿兰豁阿结婚后,不幸发生了。
朵奔篾儿干的哥哥死后,四个侄子轰走了朵奔篾儿干和阿兰豁阿夫妇。这四个侄子形成的氏族进一步繁衍,最后形成了蒙古朵鲁班部落,曾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争中和成吉思汗为敌。
换句话说,苍狼和白鹿的嫡系后代,却是黄金家族的敌人。
朵奔篾儿干和阿兰豁阿被轰出去后,继续在周围生活。朵奔篾儿干又收留了一对逃难差点饿死的父子做奴仆,这对父子也是蒙古语族的,是伯牙吾部落的。这个伯牙吾部落大大地有名,有研究说伯牙吾氏源出于契丹的亲缘族群——库莫奚人。曾经有一股在辽朝时期西迁,融入钦察突厥,成了钦察突厥的一个强大家族,该家族的后裔更是出了元朝后期的著名董卓燕铁木儿。
阿兰豁阿也生了两个儿子。这时候,加上丈夫朵奔篾儿干。以及两个伯牙吾部落来的难民奴仆父子,现在已经有了六个人了。
然而朵奔篾儿干很快就死了。
阿兰豁阿为了抚养两个孩子,就和伯牙吾部落来的那个难民父亲(名叫马阿里黑)一起生活。但平日里还是保持着主人和奴仆的关系,两人生了三个私生子,最小的孩子叫孛端察儿,就是黄金家族的直系祖宗。
也就是说,黄金家族的真正血统来源,其实不是苍狼白鹿后代了。而是父系源出于库莫奚的伯牙吾氏、母系源出丁零后裔的豁里·秃马惕人。
《蒙古秘史》虽然借阿兰豁阿教训孩子之口,托辞说三个私生子是“神灵”的后代,并不是她和马阿里黑的孩子。但仍然毫不忌讳地记载了这件事,而且也毫不忌讳地记载了他们公认的祖宗苍狼白鹿的嫡系后代为朵鲁班部落。所以说《蒙古秘史》基本上是蒙古族自述的真实历史,即便是传说,也是保留了传说原味的,而不像某些民族那样,一遍遍篡改自己传说中的祖宗,让自己的祖宗永远是嫡系,不断把祖宗包装成真主选中的世界征服者那样无聊。
在这一点上,《蒙古秘史》难能可贵。
阿兰豁阿死前,拿出五支箭,劝说五个儿子要团结。而这个故事,大伙可能是从这里得知的:
对,毛利元就不过跟风狗而已。
而这个拿箭劝说孩子要团结的故事,最早见于鲜卑慕容部在西迁建立吐谷浑汗国的时代,故事主人公是吐谷浑的可汗阿豺,这个故事可能来源更早。这个故事的流传,大略能反映出蒙古语各部落对鲜卑时代的一点点历史记忆。
但是,阿兰豁阿的儿子们违背了母亲的教导,四个成年的哥哥赶走了年幼的孛端察儿,平分了家产。
年幼的孛端察儿独自在野外成长历练,终于成了一个有见识的猛男。
孛端察儿在流浪时,仔细观察了肯特山最强的乌梁海部落的组成,他暗暗觉得乌梁海部落是可以被征服的。
但孛端察儿一个人是无法征服乌梁海部落的,于是他找到了赶他出门的哥哥们,表示自己愿意第一个上,让哥哥们协助他抢掠乌梁海人。
哥哥们觉得,嗯不错,这家伙长大了不但不记仇,还要给哥哥们当炮灰抢东西,太好了。于是兄弟五人一拍即合,先找了一个乌梁海人的小据点,开始抢掠,结果大获成功。
由于孛端察儿是发起者,而且立功最大,胆儿最肥,也最能打,所以分配战利品时,哥哥们觉得他应该分得的最多吧。
结果,孛端察儿出乎意料地把抢来的马匹、食物和奴隶都给了哥哥们,自己只要了一个怀孕的女俘虏。
哥哥们大喜过望,觉得孛端察儿就是公平,于是孛端察儿从此在这个家庭中逐渐就有了领导地位。在孛端察儿的领导下,这个家庭不断抢掠乌梁海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便形成了了尼伦蒙古的雏形。
而孛端察儿只要一个孕妇,也是深谋远虑啊。为什么啊,草原上什么资源最珍贵?不是马匹、不是食物、也不是财宝。而是可靠的人啊!
这个孕妇肚子里带来的孩子,就是孛端察儿的孩子了啊,以后他就是孛端察儿就可以指望这个孩子养老了啊!!!
这个孩子也果然不负父亲厚望,这个孩子的后代在繁衍了四代之后,人口众多,居然形成了一个部落,就是赫赫有名的“札答兰部”。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宿敌兼基友札木合的部落。
这个孕妇跟孛端察儿生的孩子,后代也是繁衍众多,数代之后,繁衍出了八邻部落。忽必烈时期的第一名将伯颜,就是八邻部落出身。
而孛端察儿的四个哥哥,也分为四个家族不断繁衍,形成了大哥后裔别勒古纳惕部落、二哥后裔不古那台惕部落、三哥后裔合答斤部落、四哥后裔撒勒只兀惕部落。不过有着纯正的苍狼白鹿血统的大哥和二哥的后裔,最终默默无闻。三哥和四哥后裔形成的两个部落,曾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争中,和成吉思汗为敌。
而孛端察儿,在做了这个从家庭转变为部落过程中的带头人的同时,也迎娶了自己的正牌老婆。正牌老婆的嫡系后裔,就是孛儿只斤部落,也就是黄金家族。
孛端察儿正牌老婆带来的陪嫁丫头,生的儿子,最终也繁衍出了一个部落,就是照烈部落。
孛端察儿的嫡系后裔孛儿只斤氏继续繁衍,其旁支散支开花,分散出那牙勤、八鲁剌思、不达阿惕、阿答里急、兀鲁兀、忙兀惕、失主兀惕、朵豁剌惕(即杜格拉特)、别速惕、斡剌纳儿、晃忽答、阿鲁剌、雪你惕、合卜秃儿合思、格泥格思等部落(氏族)。
这其中,就有后世在中亚和新疆大放异彩的八鲁剌思、杜格拉特。跛子帖木儿就是八鲁剌思部出身。
尼伦蒙古在逐渐强大后,孛儿只斤家族的嫡系,也开始出现分裂。辽朝统治者曾经拉拢尼伦蒙古首领俺巴孩,封其为太师。俺巴孩的后代觉得“太师”更荣耀,于是改氏族为“泰赤兀”。
尼伦蒙古首领禹儿乞的儿子,觉得自己的爸爸非常伟大,于是改氏族为“主儿乞”。
你看,繁衍得这么厉害,而尼伦蒙古之所以能从无兄弟繁衍出这么多的根本原因,应该就在于回鹘西迁、契丹南迁的大背景下,而在这个草原民族主体西迁南迁的时代,原本只是蒙古高原一个不起眼的小家庭,利用了七代人的时间,终于到了合不勒的时代,尼伦蒙古跻身为蒙古高原的强大部落联盟之一。而这时候,尼伦蒙古的核心亦即孛儿只斤部落,这个部落的名称来源孛端察儿,已经被合不勒可汗认为不够古老而高贵了,于是合不勒可汗用了“乞颜”这个更古老的称呼,于是孛儿只斤部落,就又称为“乞颜部”了。
对……
之一
因为此时,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依然是突厥语的乃蛮部。
而在回鹘西迁,大批回鹘融入契丹,契丹又南迁关内的这个漫长的大时代下,除了尼伦蒙古外,其他蒙古语部落也是趁机大量繁衍,一些位置偏东的突厥语族部落也被蒙古化,蒙古语族的人口在草原上超越了突厥语族。除了尼伦蒙古外,蒙古高原上还形成了这几个强大的蒙古语部落联盟:
克烈、塔塔尔(唐代鞑靼直系后裔)、札剌亦儿、蔑儿乞、巴尔虎(唐代铁勒人拔野古部落蒙古化后的后裔)等等。
所以,尼伦蒙古是否能最终统一蒙古,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克烈统一蒙古了呢?那么蒙古人这个词可能就不存在了,可能就叫克烈人了。如果蔑儿乞人统一蒙古了呢,也是同理。蒙古语族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概括而已。
而这个时候,这些未来都有可能创造新草原帝国的部落,就开始相互竞争,吞并其他小部落。
于是,迭列斤蒙古就出现了。
我们知道,尼伦蒙古,是阿兰豁阿的后代。但还有一些属于蒙古,但不是阿兰豁阿后代的部落。而这些部落,就是尼伦蒙古在扩张中或收服、或政府、或结盟的部落。其中就有世代和孛儿只斤氏联姻的弘吉剌部、被尼伦蒙古收服或征服的速勒都司部、乌梁海部、许慎兀部、轻吉惕部等等。
接着在合不勒的太爷爷海都年幼的时代,本来有能力在草原上参与最后争夺站的札剌亦儿部,由于作死得罪了辽朝,被辽朝讨伐,损失惨重。札剌亦儿人逃到尼伦蒙古的地盘,居然杀害了尼伦蒙古的君长,终于在尼伦蒙古新首领海都的努力下,尼伦蒙古征服了札剌亦儿人,从此札剌亦儿人加入了迭列斤蒙古。
尼伦和迭列斤的概念在合不勒的时代形成了,于是“蒙兀国”就此形成,但克烈、蔑儿乞、塔塔尔、巴尔虎等等使用蒙古语的部族,还没被纳进蒙古的范围内呢。
所以,此后才有了蒙兀国的兴起与衰落,以及到成吉思汗年幼时,蒙古各部互相征战,也不管谁是尼伦谁是迭列斤了,总之蒙古药丸。
结果成吉思汗发威了。
也就是在合不勒可汗在金朝册封下, 创立了蒙兀国(蒙古国)的时候。其实蒙古语各部落,也就是蒙兀室韦,并没有都归附这个蒙兀国。与蒙兀国并存的,除了西边最强大的突厥语部落联盟乃蛮,以及南边给金朝看守长城的突厥语部落汪古,以及西北边的突厥语活化石吉利吉思(黠戛斯)之外,还有克烈、蔑儿乞、塔塔尔这些强大的与蒙兀国并立的蒙古语部落,以及并存其他的弘吉剌、八剌忽(巴尔虎)、斡亦剌惕(卫拉特)、豁里秃麻(豁里秃马惕)等等其他势力较弱的蒙古语部落。
而蒙兀国国内,已经形成自己势力的札只剌部(札答兰)、泰赤乌部,也蠢蠢欲动,随时可能与乞颜部(孛儿只斤)为敌。
所以合不勒的蒙兀国,并不稳固。更可怕的是,合不勒可汗在朝拜金朝时,把金太宗的胡子捋了一把,得罪了金太宗。合不勒的这一无意之举,使得金朝改变了扶持蒙兀国的国策,变为扶持塔塔尔部,打击蒙兀国了。
合不勒可汗死后,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让泰赤乌部的首领俺巴孩做了可汗。
而塔塔尔部,虽然在地图中看似很小,但人口众多,实力很强。在俺巴孩可汗送女儿出嫁时,塔塔尔部落联盟中的两个部落,合力袭击了俺巴孩可汗的送亲队伍,把俺巴孩可汗活捉,献给了金朝皇帝。然后被金朝皇帝:
俺巴孩死前,呼吁蒙古人(当时只包括蒙兀国人,并非全部的蒙古语部落),就算磨尽了十个手指,也要为他报仇。
俺巴孩死后,蒙兀国的可汗继续由泰赤乌部的俺巴孩之子忽图剌担任。
忽图剌担任可汗的时候,成吉思汗的爸爸也速该抢掠了一支蔑儿乞人的迎亲队伍,抢来了成吉思汗的妈妈柯额仑夫人。
柯额仑,是尼伦蒙古联姻对象弘吉剌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旁支,斡勒忽纳兀惕部落出身。弘吉剌部落联盟虽然不受蒙兀国管辖,但时代联姻的关系,使得弘吉剌人也被视为迭列斤蒙古。
但弘吉剌人却是跟谁都联姻,这不,就跟蒙兀国的宿敌蔑儿乞人联姻了。不过还是被蒙兀国的也速该给抢了。
也速该此时已经成为乞颜部的首领,但他还要服从蒙兀国可汗忽图剌(泰赤乌部)的管辖。
忽图剌做可汗的时候,也速该出兵攻打塔塔尔人,俘虏了一个叫铁木真兀格的勇士。介于蒙古人的传统,也速该就将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
此后也速该就一直跟蔑儿乞、塔塔尔打打打,逐渐打出了名望,乞颜部的风头盖过了担任蒙兀国可汗的泰赤乌部。
然而,粗心的也速该过于胆大,在送铁木真去弘吉剌部定亲回来的路上,看到塔塔尔人在开野餐party。胆儿非常肥的他以为没人认识他,反正蒙古人和塔塔尔人同文同种,他就混进去蹭吃喝,以为没事。结果就被人认了出来,然后毒死在了塔塔尔人的party上。
也速该死后,柯额仑妇人接回了铁木真,然而此时能打的首领也速该已死,部落贵族中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乞颜部的境遇每况愈下。作为蒙兀国可汗候选人的泰赤乌部的首领、忽图剌可汗的侄子塔里忽台,这个家伙竟然趁火打劫,夺走了乞颜部的部众,把柯额仑孤儿寡母几个人,就这么丢弃了。
虽然塔里忽台抢走了乞颜部的部众,但这些年蒙兀国跟蔑儿乞人、塔塔尔人的战争也并不顺利,蒙兀国的各部很多都不服塔里忽台,塔里忽台也不敢称汗了。
于是蒙兀国,基本上就是没了。
(图为徐晃饰演的塔里忽台)
柯额仑母子就这么在外飘零,好不容易铁木真快长大了。塔里忽台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派人抓了铁木真。铁木真在泰赤乌部落的奴隶、迭列斤蒙古-速勒都司部出身的锁儿罕失剌帮助下逃跑后,带着弟弟和母亲又开始了四处流亡,不得已又逃到了他定亲的媳妇孛儿帖的娘家弘吉剌部落联盟。
弘吉剌人也很义气,给铁木真在娘家结了婚。
弘吉剌部落联盟并不强大,至少是没有塔里忽台那么强的。所以铁木真得找更强的靠山,于是铁木真就想到了他爸爸也速该的安答(结拜兄弟)王汗。
王汗是克烈部的首领,克烈部也是蒙古语部落,势力非常强大,一点也不比合不勒可汗时代的蒙兀国弱小。铁木真的爸爸是如何攀上这个外援的呢?原来王汗曾经和他叔叔争夺克烈的可汗之位,在这个时候,铁木真的爸爸雪中送炭援助王汗夺位成功,于是就攀上了关系。
克烈人的首领已经是可汗,从此也能得知克烈人的强大。
但是,铁木真想投靠王汗,却穷的连个见面礼都没有。
这时候,铁木真的丈母娘,拿出了一件黑貂皮的皮袄。原来这是铁木真爸爸带着铁木真第一次见孛儿帖(铁木真老婆)时送的礼物。于是,铁木真拿上这个皮袄,就带着弟弟合撒儿和别勒古台,跑去拜见克烈人的可汗——王汗了。
王汗其实是个老狐狸。
克烈人也是蒙古语部落,而且也非常强大,早就想吞并蒙兀国了。
而这个时候,蒙兀国最有资格做可汗的,一个是泰赤乌部首领塔里忽台,可是塔里忽台不敢称汗。而另一个,就是眼前这个看似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铁木真了。
所以王汗许诺帮助铁木真夺回部众,但这也意味着,无论夺回的是乞颜部还是蒙兀国,蒙古人就要听从克烈可汗的命令了。说不定,蒙古族便就没了,蒙古语族现在就叫克烈语族,蒙古族就叫克烈族了。
听到铁木真投靠王汗,有了靠山后。乞颜部的一些比较忠诚的奴仆,就跑来投奔了。
投奔的第一个人,是铁木真爸爸生前赏给铁木真的第一个兵,叫者勒蔑。
者勒蔑是乌梁海人,乌梁海部作为被尼伦蒙古第一个征服的部落,部众已经大多沦为尼伦蒙古的奴仆,者勒蔑就是这样被赏赐给铁木真的。在铁木真爸爸死后,乞颜部被泰赤乌部吞并,然而还是有一些人终于孛儿只斤家族的。
者勒蔑就在他父亲的引导下,来投奔了铁木真。
然后铁木真就开始带着兄弟和者勒蔑,一起去劝说流散在草原上的原乞颜部部众,这时候他们依然非常困难,铁木真的老婆孛儿帖连骑乘的马都没有。但投奔铁木真的人也越来越多,乞颜部逐渐又恢复了。
然而,坏消息传来。蔑儿乞人袭击了他们的营地,老婆孛儿帖和老妈柯额仑被蔑儿乞人抓走了……
王汗这个老狐狸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帮铁木真,但也只能起一个靠山作用,王汗并没有出兵出力的意思。铁木真急需真正的盟友。
这时候,铁木真想起了蒙兀国还有一个领主,这个领主手下有很多兵马,这个领主不鸟泰赤乌部的塔里忽台,这个领主跟他是好基友,结拜过“安答”。
没错,他就是尼伦蒙古先祖孛端察儿抢来的儿子的后裔——札答兰部的札木合。
于是,赤壁中的关羽和白眉大侠徐良就此聚首。
札木合表示,他愿意出兵一万。铁木真表示,他就算凑也要凑一万兵。这么下就有两万兵了。
老狐狸王汗听到这个消息,亲自率领两万兵赶了来。财大气粗的王汗也需要让这两个年轻人做炮灰,以图完成他称霸草原的野心。
结果到了商议集结大军的时候,札木合不但超出约定带了两万大军,还提前三天到达集结地点了。而王汗这个慢吞吞的老狐狸,则迟到了三天。
这时候的札木合非常义气,也不负铁木真日后对他的评价:此人可以共患难,但无法共富贵。
札木合年轻气盛,指责王汗不守约定,趁着这个借口夺取了联军的统率权。这一仗如果胜利,那么扬的就是札木合的名声了。
联军很快便击溃了蔑儿乞人,救回了铁木真的老妈和老婆,可是老婆却怀了蔑儿乞人的孩子。也就是术赤。铁木真发扬了祖宗孛端察儿的精神,对术赤视为己出。
联军洗劫了蔑儿乞人后,王汗撤军回了克烈。铁木真和札木合开始了蜜月期,两人据说亲密到了晚上同塌而眠的地步。
而在这个时候,由于铁木真不徇私、赏罚公平,很多人都脱离自己的部落来投靠铁木真。这期间投靠他的猛人就有来自泰赤乌部的八鲁剌思人奴仆忽必来兄弟、原本属于乞颜部的乌梁海人奴仆速不台等人。忽必来和速不台,这俩名字大伙应该熟悉,后来都成了当世名将。
铁木真的部众越来越多,而当时蒙兀国还没有可汗,塔里忽台这个搅屎棍一直没敢称汗的。于是很多人提议铁木真为汗,于是铁木真就这样被拥立为蒙兀国的可汗了,这时候他被称为“铁木真汗”。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现在这个汗就是小可汗,只是蒙兀国的可汗,等同于“国王”。而以后的“成吉思汗”就相当于全草原上的大可汗,等同于皇帝了。
听到铁木真称汗,名存实亡的“蒙兀国”又有复兴机会的消息,札木合的一些部众也跑来投靠铁木真了,而铁木真对他们来者不拒,这一下就惹怒了札木合。
原来,札木合在联军击败蔑儿乞人时,主动取得统率权,就是为扬名立万日后能称汗。然而他的出身札答兰部,虽然也勉强算尼伦蒙古,但不是孛儿只斤氏嫡系。
孛儿只斤氏嫡系,为孛儿只斤、泰赤乌、主儿乞等这几个氏族,这几个氏族都是孛儿只斤的嫡系子孙,称汗名正言顺。
札木合一直想称汗,但还是被这个无形的规则给拦住了,结果……
铁木真这个老婆老妈被人抢走还需要自己帮忙抢回来的废物、不但称汗,还撬自己的墙角!
札木合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
于是,札木合觉得可以利用下他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人望了,果然不出他所料。蒙兀国几乎所有有实力的部落,都支持札木合。
很快,札木合便集结了札答兰部、泰赤乌部(话说塔里忽台也真是怂)、亦乞纳思部、兀鲁吾部、那也勤部、八鲁剌思部、八邻部、豁鲁剌思部等十三个蒙兀国的强大部落,集结重兵三万,向铁木真发动了进攻!
三万人啊啊啊啊!
可见在铁木真爸爸死后,塔里忽台无能不敢称汗期间,蒙兀国部落首领中也就札木合最有威望,可惜碍于血统无法称汗,单证号召力就说明了一切问题,蒙兀国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可汗,就是札木合啊。
于是,十三翼之战打响。铁木真此时依然缺乏统率军队的经验,耿直地将自己的兵力也分成了十三股,和札木合联军的十三个部落一一对决。
结果自不必多言,铁木真惨败逃走。
札木合架了七十口大锅,将战俘全部煮了。
这一煮,煮坏了。
很多本来准备效忠札木合的部落民,又逃离了自己的部落,以家庭、兄弟、个人、伙伴为单位纷纷投靠了铁木真。
而铁木真就这么又缓了过来,乞颜部的组成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基本上成了蒙兀各部逃难民众的集合体了。
铁木真此时依然不敢招惹札木合,只好先瞅准了孛儿只斤家族的另一个分支——主儿乞部。
主儿乞部孛儿只斤嫡系中得一部分形成的一个部落,号称长子的长子,也有称汗的资格,但此时主儿乞部实力弱小。
在攻打主儿乞人的时候,铁木真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镇压内蒙古境内的契丹人反叛的金朝右丞相完颜襄,看到塔塔尔人在金朝的扶持下有了强盛的苗头,决定打击塔塔尔部,换一个弱的草原部落扶持,以维持草原永久战乱,一个强大部落也崛起不了。
这个消息被铁木真知道后,铁木真大喜,但以他目前的实力,恐怕金朝根本看不上扶持他。于是他就再次派人去找王汗,王汗的克烈部虽然强盛,但在金朝眼里不值一提,的确是个扶持起来打击其他草原上冒头的强大部落的好搅屎棍。
王汗非常开心,觉得铁木真这个干儿子很好,这么好的消息都通知他。于是王汗和铁木真率军投效了金朝,并和金兵一起消灭了塔塔尔部。
塔塔尔部,这个传承自唐代年间的鞑靼的古老蒙古语强部,就这么完蛋了。
瓜分了塔塔尔部之后,完颜襄代表金朝政府,册封王汗为王(这也就是王汗这个称呼的来源),册封铁木真为……札兀惕忽里(统领)……
唉,这待遇……
接着,已经有了小靠山王汗、大靠山金朝的铁木真,以金朝的“札兀惕忽里”的名义,吞并了主儿乞部,并从主儿乞部的札剌亦儿奴隶中,发现了人才木华黎。
在铁木真还在做金朝的小军官的同时,札木合在额尔古纳河河畔,被蒙古语各部落推选为可汗了。
这次参加选举的有合答斤、撒勒只纳兀、朵儿边、塔塔尔(残余势力,依附札木合了)、亦乞列思、弘吉剌、斡罗剌思部、乃蛮(突厥语部落联盟乃蛮是派了一个使者,表示支持札木合为蒙古人的可汗)、蔑儿乞、斡亦剌惕(卫拉特)、泰赤乌(塔里忽台这个怂货啊)这十一个强大的部落,几乎代表了除了克烈部落联盟和铁木真的乞颜部之外的所有漠北游牧民族。
这其中有许多是原来蒙兀国的部落,他们推选札木合为可汗,还能理解,毕竟蒙兀国现在最强的首领塔里忽台是个怂货,已经沦为札木合的跟班了。
而斡亦剌惕(卫拉特)、弘吉剌这些部落原本就不受蒙兀国统治,是独立存在的蒙古语部落,他们居然也支持札木合了。
而蔑儿乞人、塔塔尔人这些蒙兀国的宿敌,由于先后被札木合领导的联军和金朝领导的联军征服,居然也投靠了札木合。而这两个宿敌,他们都跟王汗和铁木真不共戴天。
突厥语族群在漠北的最强大部落乃蛮,居然也派人支持札木合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很简单。
金朝在蒙古高原上的暴政,是草原各部都无法容忍的。但是,王汗和铁木真为了抱大腿,接受了金朝的册封,并伙同金朝,在瞬息之间,没有任何名义地就把草原上原本强大不可一世的塔塔尔部摧毁了。而草原各部,也逐渐有了团结在一起抵御金朝的想法,所以札木合虽然残暴,但札木合不做金朝走狗啊。
札木合这一个偶然,几乎就超越了尼伦蒙古所有先祖的功业了。所以札木合不再只称蒙兀国的可汗了,而是破天荒地使用了曾经耶律大石的汗号“古尔汗”,也就是“菊尔汗”,是有汗号的可汗,在当时就是可汗的可汗。
札木合这是要日天啊!
如果札木合在称汗后,稳固发展,那么王汗和铁木真这两个金朝的“公务员”就在草原上无容身之处了,所以他们来不及召唤金朝大腿,马上采取行动,集结了主力部队,趁着札木合刚刚称汗各部落还不团结的时候,忽然攻打札木合。
札木合和各部落没有防备,仓促应战,结果被王汗和铁木真击败。各部落贵族纷纷逃回自己的部落,札木合这时候却暴露出了他的政治为0的致命缺点,那就是在各部落贵族逃散的过程中,强行裹挟逃不走的其他部落民众,沿着额尔古纳河撤退。
刚刚被大伙选举为可汗,打完败仗不想着怎么团结各部落反击,却抢掠在选举仪式上向他宣誓效忠的各部落首领的子民……
也是够了。
而此后,作为草原上的“古尔汗”的札木合,一直在抢掠各部,毫不遮掩地只顾自己的札答兰部。一点也没有可汗的样子,所以也根本无法团结各部落反击王汗和铁木真。
王汗和铁木真则个个击破,收拢了大批人民,四面出击,札木合也被消灭,只得逃去了乃蛮。王汗和铁木真迅速强大起来,成了草原上的霸主。强大之后,王汗和铁木真决裂,结果铁木真击败了王汗,吞并了克烈部。王汗逃往乃蛮,被乃蛮的可汗太阳汗杀害。
吞并了克烈部后,铁木真已经统一大多数蒙古语诸部了。
接着,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消灭了乃蛮。
这时候,除漠南的汪古、西伯利亚的一些“林中百姓”外,几乎所有的蒙古语部落,以及蒙古高原上残余的突厥语部落都被铁木真统一。于是铁木真被草原人民推举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时候就颁布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政令,宣布将统治下所有的人民,不分蒙兀、克烈、乃蛮、塔塔尔、蔑儿乞等区别,统称蒙古人。将所有蒙古人的部落打散再分配,不再以部落为组成单位,而是整合为九十五个千户。就此,草原上的血统贵族为基础的部落制度完全瓦解,成吉思汗下辖的蒙古人成了高效的战争机器。
而克烈、乃蛮、塔塔尔、蔑儿乞这些原本不属于蒙古人的族群(甚至于乃蛮还是个突厥语族群)就此并入蒙古,并在蒙古人中这些部落名都成了姓氏和历史名词。而原本是蒙古人的如乞颜、泰赤乌、八鲁剌思、札剌亦儿等等部落,也完全成了姓氏和历史名词。只有在蒙古汗国边缘暂时没有被成吉思汗统治的这些部落的成员、以及西征后摆脱千户组织而突厥化的成员,才勉强将这些古老部落名按部落遗存了下来,比如哈萨克人中的克烈、蔑儿乞、札剌亦儿、弘吉剌,以及处于蒙古边缘的卫拉特、乌梁海。
这一整合,完全改变了蒙古高原民族不断变化的历史状况,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兴亡更迭,草原上的部落也跟着这些强大政权不断更换族名甚至发生民族变迁,但随着成吉思汗的整合之后,虽然蒙古人最终还是复辟了血统贵族为基础的部落制,但蒙古人这个民族认同,就一成不变地传承至今了。
再也就没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这样一团乱麻的民族变迁了。
最后再说说以前,有分子人类学的采样研究,发现内蒙黄金家族后裔的Y染色体多数都是O3,也就是汉族常见的基因,在蒙古族中虽然也比重很高,但不占绝对优势(蒙古族占绝对优势的是C3)。于是就有人戏谑说达延汗可能血统有问题云云,其实说白了就是对黄金家族来源不甚了解。
我们从《蒙古秘史》能看出,黄金家族的父系先祖孛端察儿,是蒙古超级祖母阿兰豁阿的私生子,其亲生父亲,很可能就是阿兰豁阿的奴仆马阿里黑。《蒙古秘史》对此毫不讳言,并没有遮掩这段历史。
而马阿里黑,是源于伯牙吾部落。伯牙吾氏,疑似源于库莫奚。
而库莫奚和契丹,是孪生民族,与契丹同出于鲜卑宇文部。鲜卑宇文部的子民,就有很多是八王之乱时期逃难投靠宇文部的汉人难民,这些汉人难民最终也随着民族变迁成了部分库莫奚和契丹人的先祖。
黄金家族的父系血统来源,只怕还在于此。
而为什么孛端察儿的后裔繁衍了这么多部落,O3在蒙古人里并不占优呢。原因也很简单,孛端察儿的后裔繁衍出的部落,只是部落上层而已,更多的蒙古人都处于下层,以归附部落民、和俘虏后代的奴仆身份生活繁衍的。比如木华黎、赤老温这两个名将,他们在部落上也是属于孛儿只斤家族的主儿乞、泰赤乌,但他们在部落都是奴仆出身,真正来源却是:木华黎源于札剌亦儿、赤老温属于速勒都司。
不过说实话,血统这东西很无聊的。秦始皇就被传言说他是吕不韦儿子,但重要吗?不重要,秦始皇无论血统源于何处,他还是嬴姓子孙啊。
就像黄金家族的孛端察儿,无论他血统来自何处,他的后人编纂史书,第一个追溯的祖先,还是他出生时好多年前就已经死去了的父亲的先祖——苍狼白鹿。
感觉潮汕地区的女孩子颜值都蛮高的?
吹潮汕的人,有些过头了,写了1400多个问答,第一次遇到这么搞笑的问题。
一个潮汕女子问:
感觉潮汕女孩子颜值都蛮高的,这是为什么?
一群不知内情的潮汕人,纷纷问答,对!对!对!潮汕女孩子颜值普遍很高。
问答还能这么玩,我也是服气了。
喜欢自己的家乡没错,但自恋到这样的地步,只会让别人看笑话。
潮汕女孩子,我接触过不少,要说她们颜值都蛮高的,我无法认同。
第一次与潮汕女孩子接触
第一次接触潮汕女孩子,是在2000年的时候,那年暑假,我去梅州五华玩,堂哥在那开了个店。
在这先说个题外话,感谢那个陌生的梅州摩托车司机。
当时我到了梅州市,用刚买的ic卡给我堂哥打电话,口袋掉了100块钱在地上。
一个摩托佬,好心提醒我钱掉了,我才发现,要不然我损失就大了。
到了五华,整天无聊就坐在店门口看美女,刚好对面有家潮汕人开的粮油食杂店。
他家有4个女儿1个儿子。
女儿有2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可能也是暑假出来帮忙的,最小的儿子看起来最多上小学的样子。
堂哥经常带我去他们店买东西,或让我去他家买油盐类啥的。
有次他带我去买东西,开玩笑说店主那么多女儿,把其中一个女儿嫁给我吧。
我也没在意,我还要上学呢,店主当然也没在意,长辈的玩笑罢了。
我经常看她们在店里忙碌、打闹,大概过了有一个月的时间。
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宿舍,她们当中比较漂亮的一个女孩追上我,把我喊住。
她说,过几天她要回老家了,问我什么时候也回老家?
我当时感觉莫名其妙的,我和她不熟,和我说这个干嘛?
我问答道,比你晚几天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短暂的沉默,她和我道别了,往她店里跑。
我回头一看,她妹妹正站在店门口捂着嘴偷笑。
之后的日子,我发现她也像我一样,时常坐在店门口发呆,看到我在看她,就露出个微笑。
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这个潮汕女孩子,为什么突然找我说话,她又为什么变的爱发呆了,失去了少女的活力。
后来我分析,估计是我整天没事,盯着她们看,看的时间太久了,完全不避嫌。
她们以为我暗恋她们中的一个,想要我的联系方式,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其实根本不是,我只是无聊看她们在干什么,要是喜欢,我早主动出击了。
要知道我在梅州五华一个多月,就认识了两个女孩子,和她们近距离的接触过。
一个是市场卖豆腐的女儿,我经常去她家那买豆腐,有次趁她母亲不在,就要了她的电话,还一起约了几次,傍晚去沿江那玩。
还有一个是我经常看她在我店门口走过,她的长相是我的菜。
我给她写了封信,趁她走过的时候硬塞给她,她也回信了,后来我们就一直保留着联系,现在还在我qq好友里。
那四个潮汕女孩子,只能说长的一般,就算是那个最漂亮的,皮肤也黑。
第二次与潮汕女孩子接触
2002年,我又到北京一个堂哥那,他因生意关系,和潮汕好几个老板有往来。
这几个潮汕老板,都是开首饰加工厂的(说是厂,其实就是在北京郊区的农家小院子里,有30多个员工),堂哥也经常带我去他们那里。
后来堂哥,有时候就让我单独去给他们送东西、或者收账,他们加工厂的员工,大多数也是潮汕人。
和我对接的那个女的长的一般般,身材有些胖,其他的员工我看了一下,女的不多10来个,也没有什么长相很让人惊艳的。
第三次与潮汕女孩子接触
我出来打工,大多数时间是在广东,在河源、肇庆、江门、广州、佛山等城市,目前就在佛山。
我住的小区,东门、南门的粮食杂店,都是潮汕人开的,市场那边最大的一家粮油店,也是潮汕人开的。
还有其他的店,潮汕人在这做生意挺多的,卖海鲜,卖汕头牛肉丸等等。
潮汕人比较团结,经常有他们的老乡,在他们店里玩,我也见得多了,有漂亮的,也有一般的,难看的也有。
潮汕女孩子给我的印象
潮汕女孩子,要说她们勤快,我认可。
很多时候都是女的看店干活,男的不是在喝茶,就是不知道去哪里了。
潮汕女孩子皮肤普遍不白,这个很正常。
靠海的地方,紫外线大,海风也大,我老家的女孩子也不白。
那些去外地生活,皮肤会变白,回老家生活没几天,就又开始变黑了。
潮汕女孩子身材普遍不胖,但我老家福建,以及江西、浙江、江苏等地方,那边的女孩子,也是胖的比例少。
如果是以身材高挑、瘦为美,真的是不如北方的女孩子。
说潮汕女孩子颜值都蛮高的,完全就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哪个地方都有美有丑,有一般的。潮汕女孩子以颜值高出名,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说法。
国内女孩子,高颜值的地方
我年轻时长相8分,身高1.74米,体重有10多年,一直是125斤,很受身边女孩子欢迎。
在北京的时候,那边的女孩子让我有些自卑。
我每次在西单,等公交的时候,总是能遇到比我高很多的女孩子,她们自身的身高,应该和我差不多,比我高。
可恨,她们还穿高跟鞋,普遍在1.8米以上,和她们站一边等公交,我有点自卑。
这些女的,大多数是北方的,以东北人、山东人为主,她们是北漂,是来北京做模特,或者其他的行业。
四川、重庆,这两个地方的女孩子,身材普遍不高。
不过人家皮肤好,这个是天生的,不是用化妆品画出来的。
湖南的女孩子,也挺白的。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四川的女孩子,才配得上颜值都蛮高的。
江浙,福建一带女孩子,都比较小巧玲珑,秀气。
河南那边的女孩子,有点壮,可能是面条、馒头吃多了的原因。
当然,我在当地的时候,也认识瘦的,好看的,一般的,都有。
西北、宁夏那因气候干燥,皮肤普遍有些粗糙。
哪怕很漂亮都有点粗糙,我就曾在银川,早上去公园打球,认识了两个当地的女孩子,很漂亮,我们一起打球熟悉了,就会相约出来玩,近距离观察,皮肤不细嫩。
广东、广西,差不多,我老婆就是广西的,不高,瘦,长相一般,不算美女。
综述
喜欢自己家乡没错,看家乡的人与事,都是那么的好。
但有时候,承认别人的家乡,有比自己好的一面,也是一种美德。
说实话,我走遍大半个中国,外出也有20多年的时间。
见过、听到的,说国内出美女多数的地方,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川渝,或者是东北、山东。
说潮汕女孩子颜值都蛮高的,我想除了广东人认可,其他的地方很难会认可。
海丰梅陇历史文化?
梅陇,广东省中心镇,因驻地梅陇圩原为一状似“倒地梅”的沙陇而名。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4条自然村,常住人口13.5万人,历来是海丰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镇委、镇政府积极作为、抢抓发展机遇,使全镇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金银首饰加工、特色农产品种养、房地产开发、商贸开发为主的发展格局。名人介绍:徐克:原名徐文光,祖籍 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后围徐,1951年2月生于越南。香港著名导演,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1987年)、《黄飞鸿》系列等片蜚声海内外,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在现今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罗传殷:字奋之,号百奖书翁,书法家,1924年生,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田寮村人。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副会长,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等。有着“高级书法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当代名家)”、“书圣艺术家”、“中国十大杰出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程练传: 广东 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厦港程村人,世界杰出华人,香港仁爱集团董事长,慈善家
丘东平: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革命作家。1910年5月16日生于 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
林世荣: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归丰林人,祖父做珠宝生意。香港金至尊珠宝创办人,恒丰金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席。金厕所发明人。
该镇著名的 梅陇镇传统小吃:梅陇菜馃。
中国最大的银饰品生产基地在哪?
中国最大的银饰品生产基地在云南鹤庆新华村。
1.云南鹤庆新华村被誉为中国银品之都。
2.鹤庆新华村,位于茶马古道要塞,历史上叫做“石寨子”的一个美丽水乡。人杰地灵,山魂水秀,风光秀丽,四季如春,是云南民俗文化的长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历经十年浩劫,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新华银匠就开始复苏了千年的手工银器制作传统,走村串寨,离乡背井,活跃于云南边陲和祖国的大西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民族制作宗教和生活类的手工艺品。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启发,新华银匠的手工艺银器从西南边陲不断走向海内外,成为政界文化界知名人士以及市场新贵的青睐。 投资1亿元的新华村石寨子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旅游产品集散地;具有浓郁白族文化的新华村五星级旅游度假酒店,已成为云贵高原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制高点;海尾河、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构成了一幅“高原水乡”的人居自然图,恍惚之间,眼前便是一幅美丽的曼妙壮锦,一个真实的人间天堂。 新华村有着浓厚的白族民居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银器文化、精湛的银器工艺品以及省级和地方政府在新华村实施的旅游产业和【云品工程】,使新华村 “银品之都”的独特魅力,将被揭去千年的神秘面纱,大放光芒,为更多的世人朝谒和知晓。
3.千年来代代相传的银器手工制作工艺,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前店后坊的生产格局,走遍山水世界、名师辈出的匠人从艺传统,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华银匠的口碑名播海内外。 2003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光被吸引到这片神奇土地上后,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国际工艺大师和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寸发标、洪兴贵、母炳林、董中豪、寸家法和董中才等能工巧匠。他们亲手打造的银器产品,包括生活、宗教、装饰和收藏类,以多样的风格,精湛的工艺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也受到了国内外领导、社会名流的亲切接见、观摩和推崇。
潮汕为什么离婚率那么低?
潮汕人离婚率低是因为她们从小就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女人嫁后要从夫,离婚后女方家很没面子,然后潮汕结婚很相信八字,也就是双方八字要很合得来,女方八字对男方旺丁又旺财,虽然婚后不一定真旺但离婚对男方会破财破运的说法很相信,特别是有钱人,都有钱又顺利万一离了没运气倒霉了不划算,就是婚后不喜欢宁愿在外包小三养情人也不离婚,对于穷人就更不离了,说不定离了就没人愿意再嫁他了。
上一代很多潮汕女人都是懦弱,不工作,从小被灌输嫁人生的出男孩子就好,而且特别在意周边人的看法,哪怕自己老公花心,家暴,赌博欠债,他们也不会离婚,他们觉得离婚是羞耻的,年轻一代除非是上学有走出来社会的,不然也是走老路而已。说到底,都是老的思想观念害了她们,还有就是好面子,扯不下脸皮,永远为别人活。潮汕人还是适合本地嫁娶,外地人受不了这个观念。
这个不是说男人多好,而是说女人太好了,潮汕女人顾家又能干,为了孩子即使受到伤害委屈也忍下去没离婚,大多数潮汕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者,不但不体贴还感觉女人是应该为家庭付出一样。潮汕男人虽然大男子主义,但大多比较家庭责任心,而且有上进心,事业上敢拼敢闯,会努力拼钱给家里创造条件,思想上也比其他地区的男生成熟稳重些。当然每个地方都有好男人和渣男,不能一概而论,总体来说潮汕男人还是不错了,人无完人。
第一是因为潮汕人重男轻女,一般家庭基本都是生几个孩子,不管有没有男孩都会生很多,而且潮汕男人大男子主义,即使是有吵架打架也是离婚率很低的,因为他们家生了那么多孩子想离婚都不敢离婚,如果真的离婚了孩子各要一两个的根本找不到第二个人,男女都一样,如果再婚了又带着一两个孩子再婚更累,所以离婚率很低。这就是一个真正潮汕人的顾虑。
“家啊,总要有人牺牲的,谁都不愿意付出,吃亏的是孩子 ”,说得太好了,现实中大多数的都是平凡人,都是普通夫妻,只要双方没有犯大的原则性错误,都应该固守自己的婚姻,而不是动则就离婚,如果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会知道,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你找到的伴侣就只有这个样子,那么在你中年或晚年离婚后再去找还能有多少更能适合你的人呢?虽说现在离婚的人很多,但重组的家庭能经营好的又有几对呢?
特别是那些婚内出轨,然后离婚从组的人,大都是得陇望蜀、骑驴找马、自私自利之辈,对婚姻家庭毫无责任心和敬畏之心,即便出轨之时再怎么爱得深,爱得真,一旦进入婚姻,当初的马就都变成了驴,等到新鲜感一过,激情消退,或一方出现大的变故(譬如生病或其它事故)彼此一言不合就会又开始各自的骑驴找马,然后分道扬镳,然后恶性循环。
广东的男人群有种风气,谁要是对老婆不好,大家都会骂他劝他并告诉他为什么要对老婆好。以前有个同事,手下一个小弟那几天心情不好和老婆闹意见,我这同事说"放你几天假,职位保留,回去把老婆哄好搞定再来",(小弟回家单程千把公里),做为老大,我这同事时时操心小弟的夫妻关系和不和谐,告诫他们在外随便玩,但一定不能离婚一定要爱惜家庭,每个月工资下来,他都督促小弟们一定把工资寄回家,如果有赚钱不顾家的,立马叫他走人。
天下就没有不想偷腥的男人,只是有的比较理智没有付出行动,有的是因为没钱没本事,想归想做归做,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最后还是原配最好,这是一个娶了潮州老婆在潮州待了十多年的外省男人亲口说的,当时是在一个工厂上班,喝茶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潮汕地区是沿海城市,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潮汕人传统生存理念。潮汕男人顾家,无论远离故乡千万里,大多数男人会捐款回故乡办事,千方百计履行抚育子女、赡养父母费用供给的义务,确保女人在家中有基本经济开支;潮汕女人守营信念坚贞、吃苦勤劳,无论男人外出千万里隔绝音讯,都会长期耐心等侯夫君回归。
离婚率低主要是因为他们那的女人好,这个是真的没得说,他们那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很隆重,到做饭家里什么大部分都是媳妇管,基本上是媳妇一来这个家婆婆就解放这个意思!然后媳妇得生儿子,没儿子你是连饭桌都上不了的,得孝敬父母,得伺候老公,得任劳任怨…男人都有点大男人主义,当然赚钱也是真的赚,但是只要有点钱的都会在外面找二奶,媳妇知道也不会离婚,问过身边很多潮汕女人为什么,她们说从小就被教育女人要三从四德,要孝敬长辈,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点古代人的思想,所以外地的女人一般都受不了他们那的风俗不会嫁,他们也更喜欢本地女人的听话老实!其实现在很多潮汕女人如果出来大城市见的多了,都不愿意回老家,很多也更愿意嫁外地,只想说潮汕女人是真的好,但是也真的过的辛苦!
感觉潮汕地区一把祖宗的各方面保存完好,并且发扬光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确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在婚姻方面,秉承传统文化理念,女孩子有教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哪像内地,祖宗的一套全扔了,现在眼里只有钱!潮汕地区保留了许多传统习惯,几乎结果的情侣都要走许多风俗礼节。大部分潮汕家庭其实很团结的,并没有所谓的扼杀女性职业自由的道理。婚后双方都工作的很正常,往往婚后女方管理家庭的收支。娃娃许多是由婆婆带的。至于男人会出去鬼混的也有,但总体还是不多的。潮汕男人敢拼敢闯,但婚外情致使家庭破裂的还是少部分的。这个无论哪个地方都会有。
这个社会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婚姻用公平来衡量的结果就是离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女人生孩子基本就是用命来换!倒过来男人在外面也不是那么容易!怎么能公平?婚姻就是双方不计回报的付出,成就下一代。要公平就不要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