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oem护肤品货源加盟,马鞭草迷迭香怎么种植?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马鞭草迷迭香怎么种植?让我来说一说。
一、迷迭香 (Rosemarinus officinalis Linn.) 又名情人草、海之露, 唇形科迷迭香属多年生常绿亚灌木。是一种被重新开发的新型经济植物, 全株可提取抗氧化剂及医药中间体, 其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稳定、耐高温的特点, 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卫生及化妆品开发等方面。
1 引种栽培情况
1.1 种地引种概述
1.1.1 世界引种地概述
迷迭香的原生地为环地中海沿岸地区, 广泛生长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突尼斯、摩洛哥和土耳其等欧洲及其毗邻的北非诸国。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 迷迭香中提取的抗氧化剂可以应用于食品、油脂等领域, 以替代对人体有一定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 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与产品开发。据不完全统计, 法国迷迭香种植面积有40 hm2, 意大利种植面积有45 hm2, 德国超过92 hm2, 北非摩洛哥的野生和人工种植面积超过1万hm2, 其中种植面积为2000hm2。迷迭香现广泛引种于美洲各国, 引种情况国内鲜有报道[1]。
1.1.2 中国引种概况
我国早在三国魏文帝时就有关于迷迭香栽培的记载, 当时只限于庭院栽培。1976年南京中山植物园从加拿大引种;1981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美国加州大学引入, 引种驯化试验先后在北纬24°~40°, 即在北京、云南、江苏、浙江、贵州、山东、河南、陕西和河北等省选择了18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和栽培试验点;后又在江苏赣榆和广西作为香料植物试种;1988年4月, 昆明从北京植物园引进试种并获成功;1996年, 在中国科学院赴黔南挂职扶贫工作组的推荐下, 从北京植物园引进并在黔南试种成功, 现已发展到一定种植规模, 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66.67 hm2, 是目前全国较大的迷迭香栽培基地;2000年, 新疆农四师六十九团引进迷迭香试种并获得成功[7];2003年广东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承担国家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项目时从美国、荷兰等国家引进迷迭香优良品种、快繁及其加工技术, 进行精油提取与驯化试验。现在作为原材料和园林观赏植物广泛引种于全国各个省份。
1.2 栽培管理技术
1.2.1 育苗与母株繁育技术
迷迭香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压条、分株、扦插等。其种子1年中可在春秋2季播种, 根据迷迭香种源间差异, 春季播种时间在3—6月均可, 秋季在10—11月亦可播种。迷迭香种子发芽困难, 据文献报道发芽率最高不超过3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进行了迷迭香种子繁殖试验, 7月中期播种, 5d即有种子开始萌芽, 40d后全部种子萌发完毕, 萌发率为40%。目前除引进新品种、杂交育种等采用种子育苗外, 生产上均不采用种子育苗。生产中迷迭香植株扩繁常采用扦插育苗法。露地扦插常在秋冬至早春季节进行, 最佳时间在10—11月, 扦插后15d左右生根, 成活率在90%以上。温室可全年扦插繁育, 成活率在98%以上。针对扦插苗生根较慢的情况, 在工厂化育苗中发展出用组织培养技术和扦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即先快速培育出大量的迷迭香组培苗, 再取组培苗的嫩梢进行扦插育苗, 这样提高了生产速度, 缩短了育苗周期, 并有利于小苗质量的保证, 是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的新技术。
1.2.2 田间管理技术
迷迭香小苗移栽至大田前应进行耕地除草, 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在云南省安宁地区进行迷迭香种植试验时发现, 当幼苗生长高度低于30cm时生长易受到杂草影响, 进行人工除草或提前施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的迷迭香圃地其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地块。由于迷迭香耐旱忌涝, 育苗时应平地垄畦, 以方便排水。圃地修整结束即可进行小苗移栽。移栽前可穴施长效肥与缓效肥, 移栽后应浇足定根水, 其后根据土壤情况浇水。迷迭香病虫害较少, 最常见的病害为茎腐病, 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极易发生, 灰霉病也偶见报道;生产中有地下害虫蛴螬会咬断幼苗的报道, 秋季也有少量避债蛾幼虫对植株产生危害, 其他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小象甲等。
1.2.3 修剪与采收
迷迭香移栽成活3个月后就可开始修剪。修剪迷迭香一方面可提高其分枝数, 增加产量, 另一方面可控制迷迭香生长株型, 利于大田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效率, 同时提高其抗风抗倒伏性。迷迭香1年栽植多年采收, 每年有2次生长高峰, 有报道每年可采收3~4次, 采收时间主要集中于夏冬2季。采收以鲜叶与嫩枝为主。采收后应及时补水施肥, 以为其生长奠定基础。
二、柳叶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 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称龙芽草、铁马鞭、风颈草;性微寒、味苦, 以干净的地上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之功效, 根可治赤、白下痢等疾病, 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原产于热带美洲,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种植。为提升临泽县“园林城市”的绿化档次和美化水平, 2015年县城市园林绿化局到金昌市考察学习了园林绿化工作, 参观了当地栽植的30多hm2的柳叶马鞭草园区。柳叶马鞭草颜色艳丽, 群体效果非常壮观, 鉴此, 2016年临泽县也引进了一批柳叶马鞭草, 栽植后收到非常好的景观效果, 获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文中对柳叶马鞭草的立地条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进行了介绍, 并总结了针对性栽培管理措施, 以期为其在园林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栽培管理
1 育苗
育苗以播种繁殖为主, 发芽适温20~25℃, 播后10~15 d发芽, 整个穴盘育苗周期为40~45 d, 1—5月播种为好。通常采用200孔穴盘育苗, 便于移栽定植, 介质采用草炭土可确保花苗生长整齐且快速。2016年临泽县城市园林绿化局为保证穴盘苗出芽率, 并在“五一”前后能够栽植到绿化地段, 于3月上旬直接从外地采购马鞭草穴盘苗, 大大缩短了培育时间。从2017年开始, 柳叶马鞭草的繁殖主要以种子自行脱落到地表, 到翌年温度达到25℃左右自行发芽, 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 移栽前的准备
2.1 整地及土壤准备。
将温室大棚内的地面整平, 划分为4畦, 选用相对肥沃的耕地, 按比例把磷酸二铵、多菌灵撒入, 用旋耕机将其与土壤搅拌均匀, 然后转移到温室大棚。
2.2 穴盘苗消毒杀菌。
长途运输来的苗木在运输途中可能会感染病毒或将外地的病毒传播至当地, 需要将多菌灵与黄沙按1∶5的比例混合后撒到穴盘苗下, 待所有穴盘苗摆放好之后, 对其也进行消毒杀菌。
3 移栽
播后45 d, 真叶达到2~3对, 根系成团后, 即可移栽。穴盘苗不建议直接下地, 以免初期生长速度慢, 死亡率高。一般移栽到12 cm×13 cm的营养钵中生长1个多月后, 再定植到种植场所, 效果最佳。
3.1 穴盘苗洒水。
若移栽苗数量较多, 移栽则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因此在这期间需要给穴盘苗洒水, 及时补水, 确保幼苗不枯萎。
3.2 修剪。
在移栽前将马鞭草的顶部进行修剪, 留下2~3对真叶, 促进柳叶马鞭草分枝, 并且避免柳叶马鞭草长得过高, 影响观赏效果。
3.3 移栽。
将砂壤土装入12 cm×13 cm的营养钵中, 然后再将柳叶马鞭草移栽到钵中, 在移栽时一定要注意将根部完全埋入土中, 并和地面垂直, 防止在浇水漫灌时将幼苗冲出或导致一部分根系裸露在外。
3.4 浇水。
幼苗移栽到钵中后要及时用洒水壶洒水, 以防脱水, 待整座温室大棚移栽完成后即可灌水浇透, 在定植到绿化地段前要灌水2~3次, 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3.5 温度控制。
温度最好是控制在20~30℃, 25℃下生长较快。天气晴朗时每天早上11:00将温室大棚上的棉帘拉起, 使阳光充分照射幼苗, 若缺乏阳光, 容易造成植株营养不良, 叶子变黄、变软。同时打开通风口, 避免棚内温度过高, 造成幼苗徒长;待傍晚即可放下棉帘, 以保持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3.6 除草、防虫。
在定植前将营养钵中的杂草用人工拔除的办法清除干净, 防止外地杂草侵入当地, 造成杂草蔓延。由于营养钵中苗较小, 故清除杂草时不能采用化学除草剂, 以防杀死柳叶马鞭草苗。若温室大棚内温度过高, 且排水不好极容易造成根腐病, 发病初期喷施50%退菌特1 000倍液, 每15 d喷1次, 连续喷3~4次。
4 通风
若定植前不进行大棚通风, 则易导致柳叶马鞭草经不起严酷环境的考验, 难以抵御外界的侵害。但通风时若将棚膜全部掀到大棚顶部, 导致棚内外温差过大, 棚内温度突然降低, 幼苗暂时不能适应低温, 即出现枯萎、死亡。一般育苗通风的方法为先将棚膜下部掀开10 cm, 待24 h后再将棚膜揭至大棚的中间部位, 再待24 h后可全部掀开。
5 定植
在完成浇水、除草、施粪、翻耕、耙平等准备工作后, 即可定植。定植时采用大小垄种植, 在距畦边5 cm处顺畦开沟, 大垄覆膜间距25~30 cm, 沟深15~20 cm, 小垄间距40 cm, 行内植株间距应保持在10 cm左右, 栽植10株/m2左右, 以利于分枝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 若栽植过密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易导致不透风。
一起来回顾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市级含以上的地方?
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的回答,不仅仅指一个城市或一个景点,而是回忆我的一次旅行,一次单骑万里用时46天穿越青藏高原的历程,虽然这次旅行已经过去了九年,每当想起这次旅行都难以忘怀:
去西藏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那里的雪山、圣湖深深的吸引着我……经过两多年的准备,在朋友、领导和家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1年5月13日从贵州省江口县城出发,踏上了摩托车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漫长征程。这次摩旅的宗旨是: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用镜头记改革开放的变迁,用心灵感悟高原的神秘。
第一阶段:翻越乌蒙,数次过金沙江,终于进住了丽江古城
5月13日至19日历时7天,从贵州的东北角进西南角出,几乎穿越贵州大部;大雨中途经贵阳、毕节等城市,黄昏翻越贵州屋脊---乌蒙山脉时看到最美的晚霞,后来在我的旅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高原的美景就在黎明与黄昏;这一周都骑行在云、贵、川三省之间,来回四次过金沙江,行程1839公里,在风和日丽的2011年5月19日到达云南丽江古城,顺利完成穿越中第一阶段的行程。
第二阶段:横断山脉阻挡不了向往圣城拉萨的决心
2011年5月20日,在古城休整半天,下午2点继续踏上西行的路;2011年5月21日,在翻越白马雪山的时候,因214国道在改修耽搁了一个2个多小时,错过了翻越雪山的最佳时机,致使在翻越山顶和下山时遇到降大风大雪,于当日晚上十点才到山下的德清县城,从而造成我感冒;这次感冒给我穿越青藏高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给后来的旅行差点埋下了不幸的隐患;这阶段用时9天,骑行1926公里,于5月28日到达西藏首府拉萨,途中三过澜沧江、一过怒江、额贡藏布江,翻越白马雪山、红拉山、觉巴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等六座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翻越东达山、米拉山两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历尽艰辛完成进藏的第二阶段的行程,见到了仰目已久的神圣宫殿——达拉宫,共历时16天,程3763公里;这里仅提供一遍日记,略见单骑的艰辛!
2011年5月24日晴转多云
芒康---左贡
6:30起床,在芒康县城加了100元的汽油, 8:00时上路;四川来的318与云南来的214国道交在芒康汇后一并西行;一出城就开始爬坡,一小时后上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垭口,垭口上飘满了经幡,一辆客车停在了垭口,车上有些乘客打开车窗将哈达扔向堆经幡的小山,有的乘客则走下车,将经幡和哈达系在旧幡上,开车的司机则将类似于纸钱的东西一把一把地扔向天空,纸钱在空中随风飞舞,消逝在布满哈达与经幡的山丘。
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藏族小伙子,他从拉萨磕头长去梅里雪山,已经用身体丈量了1200多公里的路程,他说还有四至五天就可到达梅里雪山了,他额头上已磕碰起充血的老茧,留影后我呆呆地目送他三步一磕的身影消失在通往蓝天白云间的山路……
从芒康出来后318国道全是土路不好走,美如沟至左贡全程在改修,美如沟其实不美,美如沟海拔2618米,行进几公里就到了澜沧江边,我再次与澜江相会。
11:30从竹卡第三次过澜沧江,竹卡小镇位于澜沧江畔的觉巴山下,觉巴山和澜沧江在竹卡汇铸就了川藏线上的一道天险,上下山的商旅们都要在此补给、歇脚,现正值旅游高峰,小镇挤满了过往的车辆和人群,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人流较少的餐馆,刚停好摩托车,一下子来了五辆越野车,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米饭早已吃完,只有面条,面条也行,10元一碗不算贵;吃饭期间老板告诉我,竹卡到左贡有110公里,路很烂,全线在改修,要翻两座山---觉巴山和东达山就到了,中餐后将迎战第一座山---觉巴山。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处海拔3900米,只是路在改修,路烂路险,由于长期未下雨,翻越垭口段路被车辆碾磨的尘土粉未,已达成10多公分,一脚下去会齐鞋口,几个自行手骑只得扛着车赶快离开这一段路,不然汽车过后会卷起滚滚尘土,让你眼都无法睁开,13:25翻越觉巴山。
在翻越东达的路上雨过天晴重复几次,行进在荣许兵站时因修路堵车,两辆贵阳的车也在等待放行,在高原遇见老乡格外亲热,同车的一女士见我蓬松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裂口的双手冻得发紫,因疲劳、感冒和缺氧而憔悴的面容,一副苦行曾模样,瞬间她的眼圈红了,回到车上将一些水和食物捨给我,我一一谢绝了,因为我的行动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施舍,其实我很快乐很幸福!
公路沿山沟向上延伸,两旁有零星的村落,村庄周围有为数不多可供耕作的旱地,地里长着稀疏的青稞苗,一群藏族妇女一边劳作一边歌唱,过往的“藏漂”们都会将“长枪短炮”对准她们,同时也会乐得她们一阵子欢笑。
在接近垭口5000多米的山顶有终年积雪,我将车停下来拍照,一东北大哥驾着摩托车从左贡向方驶来过来,停在了我的面前,他从青藏线过来,川藏线出藏,也是单骑万里的勇士,大哥告诉我:“东达山在下雪,下左贡的路修很烂,不好走,不好拍了,赶快下山吧!”听了大哥的劝告收拾好相机,赶紧赶路!
16:25时到达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这是我穿越青藏高原以来第一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在垭口时风雪交加,我停留15分钟,与同时翻越垭口的三位自行车骑手合影留念后,葱葱离去。
晚7:40到达左贡县城,在县城找到不到用于停放摩托车的旅店,又退回到进城的小镇找了一家当地藏族人开的旅馆,当晚食宿均在此解决。当天又被高原的寒风吹了一天,淋了两场雨,感冒在加重, 我有些担心。
当日开支:
早餐15元;中餐10元,晚餐35元,加油100元,住宿40元,合计:142元,里程表读数: 22775KM,当日行程172公里;行时11:20小时
第三阶段:冲出高原奔西安整休
2011年5月31日继续沿318国道西行,至2011年6月2日我已骑行了21天,行程4816公里到达尼泊尔边境樟木口岸;途中翻越5248米的嘉措拉山、5127米的加吾拉山和5124米查加学玛山;三次过雅鲁藏布江,到过5200米的珠峰大营,拜见珠穆朗玛峰的真容,感受樟木口岸异国风情。
6月3—6日进入阿里高原,阿里 高原的219国道海拔均在4000多米以上,6月6日晕厥在219国道上,无力冲出新藏线,病倒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县城,住院三日。因感冒引发的慢性支气管炎,遇高原寒风吹拂越来越严重,考虑到219国道有700公里难以逾越的无人区,我不得不放弃从219国道进新疆的计划。
6月10-12日沿219国道返回日喀则,沿204白朗、江孜浪、卡子、省道经羊卓雍措返回拉萨;途经神湖——玛旁雍措,三次再过雅鲁藏布江,翻越5020米的乃钦康桑雪山垭口,观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于6月12日从曲水县最后次过雅鲁藏布江于当晚上22:23时到回拉萨。
6月13—15日沿109国道冲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沿途赏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6月14日在109国道晕厥,当雄县医院输液半日,6月15日翻越唐古拉山遭遇大雪,人车均被冻住,摔车二次,经可可西里时遇见藏羚羊迁徙;昆仑山口祭奠护羊英雄——杰桑.索南达杰,观魏魏昆仑落日的雄姿;15日从西藏安多县城到青海省达格尔木市的大西滩乡,创下单日行程最记录——594公里,成功冲出青藏高原。
6月16—18日经109国道到达兰州市。途中沿柴达木盆地边缘到达青海湖。17日因感冒加重在青海都兰县城输液半日;过茶卡时与放牧的蒙古族马.董德波拉家常,得知牧民们的年收入是我们贵州山区农民的4-5倍,家有羊700多只、牦牛35头、马12匹,全部家产近100万元;下午在青海湖边与同路的江苏盐城单骑人--赵新东结识,从此两人相依为命结伴而行至西安分手。
6月19—20日沿312国道到达西安,历时天38天,行程10746公里,完成单骑万里的第三阶段。西安整体一日,游古城,吃羊肉泡馍。
第四阶段:驰骋在秦岭与武陵山脉之间
6月21-28日经210、316、209、319国道、迓大公路回到故里。沿途翻越秦岭、武陵山脉,安康过汉江,白帝城前远眺“夔门天下雄”的长江山峡之奇险;6月25日从重庆市奉节过长江,从渝鄂两地的“天蹦地裂”中穿出;6月26日在湖南龙山县红岩镇遇车祸被困两日,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5时10分回到贵州省江口县城,结束了这次单人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旅行。
此行的确是九死一生:两次晕厥,五次入院输液,五次摔车,两次入住藏民家,历经46天,翻越5000多米高的雪山8;座途经15条国道(320、210、321、326、213、214、108、318、219、109、309、312、316、209、319),过11个省(区、市);六次过金沙江,三次过澜沧江,一次过怒江、六次过雅鲁藏布江,一次过长江,二次过黄河,;行程共计12278公里,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成功完成了单骑万里穿越青藏高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