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品质宠物梳子微商加盟,亳州市谯城区丧葬礼风俗?
安徽亳州丧葬习俗
(一)过世
父母年老,儿女预先为其准备喜棺。棺木以柏木为佳,其次粹揪、桑木,再次是杨柳杂木。同时制寿衣3 至5 件。老人病故,绝气时不举哀,及时烧“倒头纸”。给死者穿好衣服把老人平时最喜欢的物件,置于棺中陪葬。棺木不定材口,全家举哀;之后,长子守灵,次于敞头赤脚,到外祖父家报丧。其他至亲处由侄、孙报丧。灵棚多设在棺木停放屋前,门前挂幅竹帘,帘外白布(纸)长幅上,书写“显考(妣)鬃之灵位”,称为“铭旌”。
(二)吊唁
吊唁者,以外祖父家为贵。他们前来吊唁时,孝子要全部出动,跑迎于街头或村外至灵前行九拜礼后,集体举哀。长子和执事向舅父报告丧事安排情况,其舅父可以提出意见,修改仪程。第二天,全体孝子到土地庙或十字路口“泼汤”。第三天,至亲厚友都到,推开材口,净面。亲人祷告后,合材口,钉银钉,全家举哀。
(三)丧服
丧期服装,自清末至建国前夕,丧者儿子戴肉包白帽,穿孝袍,腰束麻带;侄子、子戴筒帽,其他人戴菱角帽;女儿戴7 尺长的白土布,侄女、孙女戴3 尺长的白土布,其他人戴1 尺长白土布。建国后50 至70 年代,丧期不穿孝服不戴孝帽,一律配戴黑袖章。80年代,城乡均有穿孝者,旧俗有所复活。
(四)殡期
殡期,上般在死后3 天或7 天,亲生儿女殡时送“社火”(用纸扎的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盆、童男、童女等),其他至亲送“三生”(肉、纸、炮),一般亲邻只烧素纸。出殡前,请阴阳先生定穴位;开墓后,长子兜一包坟土返回。
(五)出棺
出棺时,孝子手持“引魂幡”、“摔劳盆”。社火响手前行,男孝子由至亲搀扶,领棺下地,响手、和尚、亲邻送殡跟后。女眷至坟地即还。孝子引棺急绕坟3 圈,谓之“抢坟”。棺木封土后,送葬者集体一揖四叩、哀悼。礼毕,返回宴席款待。丧葬一般待客二三十桌,多者达百十桌。政府虽多次提倡丧事从简,但收效甚微。次日,孝子到左邻右舍叩头“谢孝”。第三天,儿女圆坟,全家痛哭。居丧者,3 年孝满。
(六)做周年
父母死亡1 年或3 年,子孙至亲设供桌祭把,称“做周年”。有主牌的在家,无主牌的在坟地。供桌旁放一把椅子,即父母有一人健在;放两把椅子,即父母双亡。行礼时奏乐祭者在供桌前列队行“九拜礼”。礼毕,设宴款待。
(七)婚丧酒席
婚嫁殡葬,城里有用“十菜席”待客的习惯。建国初,每桌7人,现在每桌8-10人。80 年代,农村用的“十菜席”是,先上4小碟:两荤两素凉拌,用以下酒;后上10大碗,以元宝肉、八宝饭、虎头鸡、家常鱼为主菜,其余各菜可根据情况灵活拼制。城市所用“十菜席”,先上6中盘:两荤两素两甜;再上10大碗,以虎皮肉、四喜丸子、家常鱼、八宝饭等为主菜,质量好于农村,且较少用肥肉。十菜席常随季节调剂,夏季多热汤,春秋多温拌。汉民席夏季不用羊肉。
宿迁和宿州哪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更好?
宿迁是江苏的地级市,宿州是安徽的地级市,两市都属淮北,可称上是兄弟。据悉两市除地理位置相同,建市时间和人口也不相上下。而今的宿迁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面貌经济发展都进入了江苏十三市的前列,是苏北大地上的明珠。而宿州市近些年发展不尽人意,市容市貌脏乱差,经济发展比不上宿迁。宿迁宿州一字隔,两市座落在淮北。一个穷来一个富,经济发展天地隔。
焖鸭肉怎么才能多汁又入味?
鸭肉经过焯水,煸炒,加红色酱油、颜色红亮,不腥不腻,爱吃辣的可以加几个辣皮子,带有淡淡的辣味,配上软烂的毛豆,真是多吃一碗米饭哈。” 用料
主料 毛豆500克鸭腿2个 辅料 植物油适量盐适量老抽10克姜10克
毛豆烧鸭的做法
1.
主料:毛豆500克、鸭腿两个辅料:植物油适量、盐、老抽10克、姜10克、料酒10克(可以用啤酒)、红辣椒3个、味精2克、八角1个、花椒粒2克
2.
把毛豆去壳洗去皮,姜切片、红辣椒用凉水洗净泡泡
3.
把鸭腿洗净切大小一样的块,下开水里焯烫煮开,捞起沥干水分
4.
热锅凉油(加油可以稍微少一些,因为鸭子比较肥,炒后出油比较多),油热7成,下焯好的鸭肉快速翻炒均匀出水分,出油,最好炒出黄色微焦
5.
下八角和花椒粒、姜、辣皮子翻炒均匀出香料味道,这个很重要,味道全靠它们了
6.
再沿锅边淋入料酒或者啤酒、老抽快速翻炒均匀上色
7.
倒入适量开水,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
8.
盖上焖烧,大约焖烧50分钟左右,具体要看鸭子的量
9.
打开锅盖,加入毛豆翻炒均匀
10.
加盐翻炒均匀打开锅盖大火收汁翻炒均匀
11.
打开锅盖大火收汁翻炒均匀,加鸡精
12.
翻炒均匀即可出锅吃了
毛豆烧鸭成品图
烹饪技巧1 、鸭腿可以换成整只鸭子更好,最好是新鲜的麻鸭更好吃2、油不可加多,鸭子实在是太肥了,鸭油比较多3、鸭子比较土腥味比较重,焯水加啤酒比较好,还可以把鸭子熟的快
?黄巢?军队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
一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唐末的农民起义军中,黄巢无疑是其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他是山东菏泽人,也是当地的乡绅,同时又有豪侠的特点。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多次科考不中,这让他对唐朝政府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当后来王仙芝在河南长垣发动农民起义后,黄巢顺势揭竿而起。两支军队合并,席卷河南地区。对唐朝的东都洛阳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政府想招安他们。
黄巢早就把唐朝政府给看透了,他拒绝接受招安,并且阻止王仙芝接受招安。从这时起,两个人就分道扬镳,各自率军征战。王仙芝战死后,他的部下就投奔了黄巢。
黄巢率领自己的起义军辗转进入了江西,然后杀入福建,攻克了广州。他本来想割据广东为王,但怎奈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得了怪病死去。
二
黄巢不得不率领自己的大军北上,一路上历经了种种坎坷,最终杀入长安。这对于起义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这时起进入了巅峰时期,也开始走向了衰落。
当时唐朝的关中地区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主要依靠四川和扬州地区养活唐朝的官员和军队。唐禧宗学习唐明皇逃进了四川,扬州地区又不控制在黄巢手中。他仅仅是占领了一个长安,这就让他成为了唐朝军队进攻的一个靶子,而没有得到什么事情的好处。
在唐朝各路大军的围攻下,黄巢不得不退出长安。虽然他又第二次杀入长安,但此时的长安早已民生凋敝,没有什么价值了。这时的黄巢自己家中也没有余粮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给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些食物。
在唐朝中央政府和官员的引诱下,黄巢起义军中的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政府,被封为右金吾大将军。从这时起,黄巢正式还是走向了下坡路。
三
在这之前黄巢早已征战大江南北,他的撤退路线也非常清晰,经由蓝田关退入河南,在经由河南东部进入湖北和江苏地区。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他的军队作战能力已经很差。
从公元883年6月到公元884年4月,黄巢的大军在攻打陈州(河南淮阳)的过程中,整整浪费了300多天。黄巢吃人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可见当时的战争有多么惨烈。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也就是说当时的军队根本就没有粮食可以吃,黄巢就下令制作了很多巨大的石磨和石臼,把老百姓的骨肉磨碎了,然后整个吃掉。
四
前边讲过了,当时的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当时最大的两个粮仓四川和扬州又没有被起义军控制,黄巢大军在陈州逗留了300多天,肯定会遇到粮食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军被迫吃人肉这种事情肯定是有的。但有没有达到吃掉10万人的规模就非常可疑,首先是有没有那么多人可以供他们使用?另外一个就是要把10万人的尸体给磨碎了,那是多么大的一个工作量,石磨和石臼难道就是比真的比人的骨头还要坚硬吗?
显而易见,这是被夸大了。站在当时唐朝政府的立场上,对起义军进行抹黑,这根本不可能,完全是历史事实。
不妨我们来看一下黄巢最后的结局,在884年的6月17日,他被重兵包围。黄巢对自己的外甥林言说,你把我的人头割了吧,拿去献给朝廷,肯定能够换得高官厚禄。就算你不做这件事,也有别人去做,不要便宜给别人。他身边的人都不愿意下手,最后他只好自杀,让外甥拿着自己的人头去投降。
由此可见,黄巢虽然犯下了种种错误和罪恶,但远远没有到穷凶极恶的程度,动不动就吃掉10万人。否则的话他不可能辗转大江南北,能够得到那么多老百姓的支持,并且在走上穷途末路的时候,依然还有大批的人忠诚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