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什么颜色?之所以引出这个话题,还是要从气质的启蒙说起。
作为《义务教育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主编,需要编一些《性情启蒙》的内容,不久前我又看了一遍《性情启蒙》。
《节奏的启蒙》是康熙年间学者车万宇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主要用于训练孩子掌握押韵押韵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诗、词、赋、对联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性情的启蒙》是一种启蒙读物,其编写颇有讲究: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注重生动语言中的音韵、格律知识;旋律和谐,易读。
《性情的启蒙》虽然是一种读物,但要真正完整地理解它并不容易,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典故。如“穷,阮头穷”,“池水满,门外风吹”,“梁帝在同泰寺讲学,汉献帝在未央宫买酒”,“冯,龙”,“蟹鳌手自,穿鹤挂王公”,等等。这些典故有的很常见,有的很不常见。没有丰富的文史知识,不查阅工具书很难理解。
《性情开悟》里的话不难理解,但有些话不可掉以轻心。比如有这个的“二字对”:“鬓角青至眉,齿红至唇。”“一”字看起来很复杂,但意思很明确,就是“白”。那么,看似简单的“绿”字呢?
很多人看到“绿”这个词,会不假思索地解释为“绿色”,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草木繁盛时的颜色”。我查阅过几个版本的《性情开悟笔记》,都是这个解释的:“青眉,青眉”;绿眉毛,绿眉毛。做出这种解释的人显然没有仔细阅读。人的眉毛怎么会是绿色的?如果是,那岂不是怪物?再说,车万宇学识渊博,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更何况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知名启蒙读物,旋律的启蒙性已经经受了上百年的考验!
“绿色”这个词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来“绿”在古代是“黑”的意思,除了现代汉语中的“绿”之外,在古诗词中也常用来形容鬓角和眉毛。这个的例子很容易找到。如李白《古诗十九首》第五首:“有绿发翁于其中,披云松雪。”再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绿云扰,亦精也。”其中,“绿云”是女性黑发的隐喻,而“绿色”则是“乌黑”的意思。有关这一点,权威的大型工具书《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有解释。
理解了“绿”的含义后,在节奏的启示中就很容易理解“鬓角绿到眉”。“绿眉”就是“黑眉”,有道理。
来源:《读书时报》2023年第01期
作者:左长伦
编辑:马菁菁
编辑/制图师:邓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