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象棋
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吧。
国际象棋分级
国际象棋相关等级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棋艺水平]
【运动员水平】
[国际头衔]
[国际象棋分级]
[棋艺水平]
发证机关:中国象棋协会。
中国象棋协会(CCA)是代表中国加入世界象棋联合会(FIDE)的唯一合法组织。当前,FIDE拥有189个成员国和地区,仅次于世界足球联合会。
表中得分率的计算:得分率=得分轮次×100%
中国象棋协会的称号共有17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分别是象棋协会大师、候补象棋协会大师、象棋协会1-15级象棋协会选手、荣誉象棋协会大师。
象棋协会11级至15级棋手的称号具有鼓励性质,可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棋艺直接授予。具体指导标准如下:
十一级棋手:30分钟解决20个简单的两步杀棋问题。
12级棋手:5分钟解决10道简单的杀棋题。
十三级棋手:能用两辆车和自行车杀王。
十四级棋手:会在基础残局杀王,比如单场后杀,单个兵会升变;掌握王车易位的原理,路人的吃法,强行和平的规则。
十五级棋手:了解国际象棋的大概规则,能够正常下一盘棋。
10级(含)以上的证书,必须通过比赛,达到规定的胜率才能获得。
一级棋手、二级棋手只能由省级有关行政部门授予。一级和二级大致相当于围棋的业余5段和4段(严格来说没有可比性,仅供参考)。
象棋协会大师和候补象棋协会大师只有中国象棋协会颁发,是象棋业余爱好者的两个最高级别。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他们是否可以和围棋的业余7段和6段相提并论。
【运动员水平】
发证机关:国家体育总局
国际优秀运动员(如侯逸凡、姚明)
体育硕士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三级运动员
注:中国所有正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有机会获得,并不是国际象棋的专属。
能拿到这个水平的象棋比赛相对较少。
侯逸凡
国际特级大师
世界级运动员
北大毕业。
领罗氏奖学金的研究生
2018年就要去牛津大学了。
[国际头衔]
发证机构:世界象棋联合会(FIDE)。
国际特级大师(最高)
国际大师
国际象棋联合会硕士(最低)
注:国内能拿下这些冠军的比赛少之又少。其实你参加一次比赛是得不到的。一般需要几个“分数”。
这三个头衔前面都可以加“女”字,但含金量肯定不如不加,就是“女子国际特级大师”的级别普遍低于“国际特级大师”。
为了和“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区分,有时候在“国际特级大师”前面加“男”,其实加不加是一回事。
水平高的女子也能获得“(男子)国际级大师”称号,比如中国的谢军、侯逸凡、居文君、赵雪。
卡尔森
挪威
男子世界冠军
世界棋王
国际特级大师
[国际象棋分级]
评分机构:国家和国际象棋联合会。
以上三个等级都是终身的(8岁可能获得棋协大师,80岁依然可以成为棋协大师)
等级是浮动的,等级是衡量当前棋手实力水平的重点标志。
注:欧美等发达国家不采取棋手和运动员的等级,而是用绩点来衡量当前棋手的实力水平。
分级在国内暂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但也有俱乐部尝试用分级来评价棋手的水平。
卡斯帕罗夫
俄罗斯
前男子世界冠军
国际评分高达2851。
还没有人打破它。
以下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象棋关卡(第一个)的例子:
七轮国际象棋级别比赛
分组标准:按现有年级(不分年龄,一般分男女)
促销标准:按胜率
例子1:一个玩家没有任何等级-
如果胜率达到30%,即2.5 -3分(满分7分),就可以晋升十级棋手;
如果胜率达到50%,即3.5 -7分(满分7分),就可以直接晋级9级棋手。
例2:一个玩家现在是七级棋手-
如果胜率达到40%,即3-7分(满分7分),就可以晋升为6级棋手。
以下引自谢军《中国象棋发展研究》。
中国象棋发展的对策研究:
1)重视国家象棋队的团队思想建设,保持运动队的传统优势;
2)改善年龄结构,加强国家象棋队人才梯队建设;
3)重视校园推广工程,夯实象棋竞技后备人才基础;
4)加强象棋培训的市场引导和规范化管理;
5)打造“互联网+”棋牌推广模式。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