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为保证队员的蔬菜供应,广泛采取“植物工厂”技术,生产了“上海绿”、“生菜”叶菜、芽菜等10余种产品,符合欧盟标准。
植物工厂技术基于智能LED植物工厂和土壤建造基质栽培技术。利用远洋货轮废弃集装箱作为植物工厂的外围结构,采取植物LED光源、营养液栽培、控温控湿、锶硒富集等关键技术,将水培与土筑基质栽培技术相结合,确保卡塔尔沙漠环境下优质蔬菜的高效周年生产。
来源:百度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在很多国家方兴未艾。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实践已经初步向我们表明,引入数字化服务,推广精准农业,加强极端天气应对,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可持续和有韧性的粮食和农业体系。
荷兰:无土自动“种植”西红柿
荷兰是现代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近年来,荷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技术在种植和仓储领域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荷兰韦斯特兰拥有超过4000公顷的“番茄世界”温室。不同种类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技术专家开着叉车检查作物生长情况。温室的屋顶和栽培番茄的无土基质上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和传感器。乍一看,这个农场像一个生产车间。
资料来源:哔哩哔哩
“番茄世界”是当地探索实践温室智能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种植番茄品种80多个,其中当季种植品种35个,全部采取无土基质栽培和全链条数字化技术。
这些温室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监控各个方向的温度、湿度和湿度。整个过程高度智能化,每天只需要依据电子终端的提示进行少量的人工干预。终端上可以看到各种参数,系统可以依据作物的需要自行操作,比如开启通风、供暖、滴灌等。终端数据也可以同步显示在手机上。如果需要人工干预,手机会发送提醒通知。
有趣的是,一种利用“植物电生理学”的小型仪器,可以收集到农作物发出的信号。通过感知作物根系发出的电信号,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物的状态,准确地对“需求”做出反应。
精准管理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表明,与普通温室相比,智能温室可节水14%,节省化肥和养分31%。同时,作物生长周期进一步缩短,产量提高10% ~ 20%。
法国:“智能大脑”帮助土壤选择合适的作物。
近年来,精准农业在法国得到推广,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农民的工作,提高作物产量,减少能源、水和肥料的消耗。经历多年发展,法国通过实施精准农业,高端技术可以转化为农民“触手可及”的生产方式。
资料来源:哔哩哔哩
在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帮助下,法国摩泽尔省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土壤异质性诊断网站,帮助农民为耕地选择合适的作物,预防作物病害。当地一位种粮人表示,在这个网站的帮助下,他了解到了很多的土壤特性,据估计,他所耕种的土地每公顷年收入增加了60欧元。
作为欧洲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法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研发,并将数字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和使用,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变。
当前,法国农业和食品部门正在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溯源”,推动法国农业向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日本:支持建立新的农业服务公司
在日本滋贺县的一片农田里,几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通过使用无人机,每公顷农田的喷洒时间现在只需10分钟左右。
资料来源:哔哩哔哩
当地农民表示,这些无人机可以从一家新的农业服务公司租用。在喷洒作业的同时,无人机还可以搭载可以测量作物颜色和高度变化的摄像头,用于采集作物生长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判断何时是施肥和喷洒农药的最佳时机,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依靠直觉和经验的耕作模式。
另外,一家生物资源研究中心从2019年开始在日本福冈县朝仓市建设上思草莓园。6500平方米左右的草莓果园,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等指标,草莓始终保持最佳生长状态。该系统还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来管理不同季节的草莓产量和生长周期。
中国:世界上首次在轨道上获得水稻种子。
水稻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已被选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保障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如何利用空之间的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是空之间植物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来源:央视新闻
2022年12月4日,中国空站第三批空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然后“回家”,包括在Tai 空经历120天的“体验”后,世界上首次在轨获取的稻种。本次在轨实验完成了水稻和拟南芥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实,并取得了很多初步的重点发现。
可以想象,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创造一个美好的农业未来。
审核:张宁策划:李正毅作者:编辑:、穆。
参考|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界面新闻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