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亮导演的纪录片《我为什么住在这里》更新了几季后反响很大。以最真实的视角反映了中日两种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文化的碰撞,也是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
日本作为离中国近日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定居生活的首选,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愿意到中国学习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90多万日本侨民在中国定居。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两国的发展前景如何?你能想到原因吗?
国际交往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与附近国家交往密切,日本也不例外。
据统计,2022年1-8月,中日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3898538.85万美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356665.95万美元,同比下降1.3%。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统计报告也显示,中国继续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两国不仅商品交易交流频繁,人口流动也很频繁。
随着2022年新疫情政策的放开,赴日留学生人数激增。从旅游业发展来看,日本作为与我们有着差不多历史文化的海上邻国,已经成为中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到日本旅游的日本游客多达百万,而中日两国日益密切的交流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交往的背景带来了文化的融合。
日本为什么吸引中国人定居?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是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科技经济水平优秀,养老金体系完备。
“医养一体化”可以缩短就医流程,提高就医便利性,形成多个面向老年人的业务,带来养老健康各个领域的良性循环,吸引老年人到日本定居。
养老、日漫、二次元
日本发达的养老体系给中国带来了发展启示。中国在结合自身政策和制度的同时,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帮助国内养老院设计建设,与日本企业联合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促进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养老的压力。
二次元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角色扮演等漫画活动在中国沿海发达城市随处可见,日漫也吸引了一批中国粉丝不同程度的深入了解。
我们对日本的“文化入侵”持中立态度。日漫因自身魅力而流行,充满暴力等负面情绪。
我国如何用好这张牌,会直接影响到本土的影视产业,利弊是对立的,所以我国要最大化的转型。
比如出口到国内市场,学习内化和中国元素,然后走出国门,抢占国内外市场。用中国的智慧把危害年轻人的“文化糟粕”转化为经济财富,“求同存异”是发展的前提。
人口饱和与人才外流
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米,地处地震带。因此,在住宅方面,它充分利用了环境和材料。
最大限度利用空房间的日式住宅,带来了冬季冷夏热、隔音不好等诸多弊端。人口饱和和住房稀缺是导致日本人排斥外国人的主要因素。他们可能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隐私可能会受到侵犯。有些机构直接拒绝向外国人提供服务。
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会优先考虑保护中国的权益,这也敲响了警钟。他们希望已经在日本定居或未来将在日本定居的日本公民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跟风移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在日本的地位上升,生活状况良好,国内高学历人才外流。中国人在日本设立公司,进驻日本各行各业,用扎实的知识和努力在日本留下印记。
从设计到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商业等“高科技”领域,都有中国人的身影。
巨大的人才流失是国家的损失。“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作为我国的大概国策,影响着祖国的方方面面,政策倾斜需要整个国家的支持。
利用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行业员工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
抓住“双一流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大国内高校的建设和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和硬件设备,同时整改遗留的学术问题。
庞大的定居日本数据背后,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从养老制度完善到文化软实力之争,从住房环境到人才流失,都需要国家重视。这些隐患关系到国家安全。
中国应该付出很多努力,积极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自我归属感和强烈认同感。
日本恶劣的环境和对国民权益的重视也成为中国人考虑是否定居的因素。是放弃日本这个邻国而走向欧美还是回归中国,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