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宋著名的宰相诗人,范仲淹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品德和理想追求,成为很多有志于济世之士的座右铭。
不过,尽管地位很高,范仲淹也不是脱离实际。其实他的一首诗,关注民生疾苦,对比强烈,发人深省。我们都经历过写的场景,但很少有人这么想。看:
来到河边的人往往只爱栖木。看看那些可怜的渔民,在大浪中上下浮动,在小船中摇摆。
这首诗的题目是《江山的渔夫》,写的是诗人范仲淹看到江上的渔夫后的感受。
这首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前两句“人在河上来来往往,却爱鲈鱼之美”,写的是鲈鱼之美,大家都来了。鲈鱼的味道众所周知。来到无棣,不咬一口鲈鱼就白来了。在1000多年前范仲淹的时代,鲈鱼就已经有这么好的名声了。
我以为是赞美鲈鱼美味的诗,但最后两句急转直下,风格大变。诗人的意思是“河上的人都知道鲈鱼的美味,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驾着‘叶船’在暴风雨中拼命捕鱼的渔民!
诗人以鲈鱼之美,写出打捞渔民的辛苦,思想境界顿时上升了不少。
这个的场景我们都经历过,但很少有人能有范仲淹这个深刻的反思和推断。因为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习惯了交易,一切都可以用价格来衡量。如果付出了标注的代价,我们就可以安心的享受,范仲淹的思考和成长也就没有了土壤。
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悲哀。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