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08年,印象最深的是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这两件事仿佛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每次提起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其实在这一年,还有一件事让国人无比愤怒,那就是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据统计,由于毒奶粉事件,近30万婴儿不同程度地患有“肾结石”和“大头症”。
那段时间父母一听到“大头娃娃”这几个字就会咬牙切齿,然后就怕孩子中毒。
如今14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件事。作为罪魁祸首的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几经减刑后即将出狱,但三聚氰胺给30万受害者带来的痛苦仍在继续。…
那么,被三鹿奶粉毒死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事?
轰动一时的“毒奶粉”事件
2008年6月,当人们还没有从5.12大地震的悲伤中恢复过来的时候,一件同样悲伤的事情悄然发生了。…
6月9日上午,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诊了一位陌生的患者——一位肾结石婴儿。
正常情况下,肾结石一般发生在20-50岁的青壮年。当然,婴儿可能会生病,但婴儿的病情甚至比成人更严重。
医生赶紧让家长办理住院手续,对婴儿进行治疗和进一步观察。
然而,医生还没来得及查出婴儿的病因,医院就接连接诊了13名症状差不多的婴儿患者,情况十分严重。
一个又一个宝宝被诊断为肾结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泌尿外科主任不敢迟疑,迅速调取这13名患者的病例仔细检查,发现他们都吃了三鹿奶粉。
主任毫不犹豫地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与此同时,国内多个省份的医院也陆续上报了类似案例。
生病的宝宝越来越多,泌尿科外面人满为患。都是父母抱着的婴儿。这些宝宝没有断奶,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不适。
随着事态越来越严重,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有网友向媒体反映,曾在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留言系统中举报,婴儿食用三鹿奶粉后患肾结石。然后系统回复网友,让他提供具体信息,没等回复系统就把他屏蔽了。
7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的一位医生也在上述系统中留言,反映今年婴儿肾结石、肾衰竭的病例多得惊人,几乎都是吃了三鹿奶粉。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帮助流行病学家找出原因。
事情越来越糟。截至9月初,仅在甘肃省就有59名婴儿被诊断患有肾结石。
在这些病例中,一些婴儿肾功能不全,逐渐向肾衰竭发展,其中一人已经死亡。
事情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不找出原因,生病的宝宝会越来越多。
一些医生联名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央汇报情况,事情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经历初步调查,这些确诊婴儿有一个共同点。都吃了三鹿奶粉。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在公众的质疑声中,官方也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三鹿生产的问题奶粉含有禁止添加的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结果
三聚氰胺俗称蛋白聚糖,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作化工原料,对健康有害,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剂。
无论是乳制品还是奶粉,工厂都会对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通常是凯氏定氮法,即通过检测牛奶中的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高达60%以上,正好让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得到空。他们在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然后在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不仅节约了奶源,降低了成本,而且用水稀释后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也在标准范围内。
这个对于企业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众所周知,奶粉的受众是婴幼儿,而婴幼儿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弱。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无异于赤裸裸的毒害婴儿。
那么,三鹿究竟哪里来的勇气如此大胆?
其实这个事情早在2004年就开始出现了。
从2003年开始,安徽阜阳的各个医院就迎来了很多内脏衰竭的婴儿。这类患者的症状是:头大、嘴小、低烧、水肿。
经调查发现,他们都吃了劣质奶粉,三鹿奶粉赫然在官方公布的一系列劣质奶粉之列。
但不知何故,没过几天,疾控中心就以工作失误为由,将三鹿从劣质奶粉“黑名单”上撤下,三鹿奶粉重回市场。
经历疾控中心的这波“宣传”,再加上三鹿本身的价格优势,三鹿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乳品市场的龙头企业,并多次获得销售冠军。
到2006年,三鹿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60亿元,仅品牌价值就高达149亿,成为国内乳业第一品牌。
同年,有人反映孩子喝了三鹿奶粉后,婴儿的尿液中出现不明颗粒状物体。
另外,2007年11月,浙江泰顺的赵先生称其女儿喝了三鹿奶粉后排尿异常。
为此,赵先生曾多次找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甚至在5.12大地震后,还多次发帖呼吁:三鹿奶粉剧毒。这种东西怎么能用于救灾?
但最后赵先生的投诉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这件事最终以三鹿集团赔付赵先生四箱新奶粉告终。
直到兰州确诊14名婴儿的消息传出,人们才真正关注到这件事。
事件曝光后,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件ⅰ级响应机制,在全国各地医院为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婴儿受害者”单独设立门诊,免费救治。
最终,事件以三鹿集团破产、多名涉案人员被捕、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而告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确认多名婴儿因本集团生产的奶粉患上肾结石后,三鹿集团的第一个想法不是认错或道歉赔偿,而是进行危机公关。
2008年8月11日,三鹿集团试图与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合作,屏蔽与“毒奶粉”事件相关的负面新闻。
据三鹿公关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大致合作方案如下:
第一,安抚消费者,让他一至两年不说话;
第二,与百度签订300万广告协议,享受删除负面新闻的特权。
对新闻的话语权;
第三,以攻为守,收集行业内竞争产品肾结石负面新闻的消费者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但此时三鹿集团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百度也不敢涉足这浑水。
据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1月,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已导致中国30多万婴儿患有肾结石疾病、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
虽然这一事件的所有涉案人员都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30多万个家庭也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但“毒奶粉”对这些婴儿造成的伤害不会随着案件的结束而停止,再多的赔偿也无法挽救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三聚氰胺”毒身毒心,受害者靠透析存活
现在14年过去了,吃“毒奶粉”的孩子大多十三四岁,最大的今年才十七岁。
十几岁的年纪,原本是青春蓬勃旺盛的时候,但“毒奶粉”事件的受害者却享受不到青春的美好。
一些儿童因长期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而严重营养不良。他们的头越长,身高就越大,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头娃娃。
更重点的是,这些孩子几乎都有肾脏问题。很多孩子甚至没有活到今天,有些孩子还需要定期去医院透析化疗。即使有些症状较轻,也面临着漏尿、尿失禁的尴尬。
这对处于青春期的敏感少年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医生说即使我换了肾,也不会完全好。我这辈子离不开药。”十七岁的邓长兴躺在家里的床上,眼神空说。
这几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虽然政府已经为三鹿奶粉的受害者提供了免费医疗,医疗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报销,但仍然无法支撑日复一日的治疗。
所以除了去医院透析,邓长兴平时都是躺在家里的床上,那个小房间就是他的全世界。
邓长兴出生在浙江省泰顺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是诚实的农民。虽然家里条件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尽力给邓长兴最好的东西。
而这个最好的东西,就包括了“三鹿奶粉”。
邓长兴一岁的时候,她妈妈在镇上的工厂找了份工作补贴家用。小邓长兴只能喝奶粉。
三鹿奶粉当时很有名,号称“民族品牌”,是邓长兴父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奶粉,于是父母毫不犹豫地买了几桶三鹿奶粉,邓长兴一喝就是两年。
邓长兴的父母做梦也没想到,是他们信任的“民族品牌”断送了邓长兴的前程,给这个家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三岁的时候,父母发现邓长兴的脚总是抽筋,走两步就会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爸妈以为是缺钙,就带儿子去医院检查。
但是到了医院,接诊的医生知道具体情况后让他们去泌尿外科做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竟然是双肾结石!
此时,三鹿的“毒奶粉”刚刚发酵,还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邓长兴的父母在他们的儿子被确诊一个月后才知道三聚氰胺“毒奶粉”。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邓的母亲伤心欲绝,几次晕倒。她万万没想到,儿子吃了两年的奶粉,居然是“慢性毒药”!
从那未来,母亲邓就一直带着愧疚生活。在她心里,她对三鹿奶粉的厌恶还不如自己。
“要不是我当时给长兴买了三鹿,我儿子也不会得这个病!”每当提到儿子的病,邓的第一句话总是自责。
2017年,邓长兴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给出了“生长迟缓10年以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V期,肾性贫血”的诊断,必须尽快进行肾移植手术。
“但是手术有风险,成功后还是要吃药维持。”
医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在邓长兴面前坚强了十几年的邓妈妈,忍不住抱着儿子哭了,流着泪向儿子道歉,请求原谅。
当时才13岁的邓长兴拍着妈妈的背安慰道:“没关系,妈妈。”这悲惨的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除了邓长兴,还有很多“毒奶粉”事件的受害者正在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还有很多遇难者家属,还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中。
尾声
温家宝曾在回应“毒奶粉”事件时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得到进步的补偿。”
希望我们社会的监督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希望这个令人痛心的事情不要再发生。